歐盟“自殺性報復”征稅傷己又害人
歐盟單方面向各國征收航空碳稅的做法,在劉建生看來,就是一種“自殺性報復”,因為這對歐盟自身也會帶來相當大的傷害。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再次延緩10架空中客車A330寬體客機訂單,從而使得被中國擱置的空中客車客機的訂單數達到55架,總價超過140億美元。有媒體評論稱:“在對抗歐盟航空碳稅的戰(zhàn)場上,這是迄今為止最重型的武器。”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航空運輸服務研究所所長鄒建軍說:“中方此舉旨在表現對歐盟碳交易體系的不滿。如果歐盟不撤銷其錯誤決定,各國的反制措施有可能升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經濟外交專家姜悅春表示,中國的購買力相當重要。“在歐債問題上,歐洲期待新興經濟體國家伸出援手,尤其是中國這個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第一的國家。因此,歐盟應該會考慮中國反制措施的輕重,(中國市場)這塊蛋糕對它來說很重要。”
此外,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已考慮推出針對歐盟碳稅的反制措施:美國交通運輸部已通知9家歐盟航企及7家美國航企提供碳排放的相關數據,美國國會也正在考慮通過類似的航空碳稅立法。
而在2月22日的莫斯科歐盟碳排放會議上,中、美、俄等29國共同簽署了反對歐盟征收國際碳排放稅的聯合宣言。宣言提出,要利用法律禁止本國航空公司參與碳排放交易體系,評估歐盟征收碳稅的行為是否符合WTO的規(guī)定和原則,并考慮向歐盟航空公司征收附加稅費等。
劉建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中、美、俄等大國而言,如果匆忙接受了歐盟這個單方面、沒有經過談判的要求,將會失去未來在碳交易方面的發(fā)言權、決定權和主導權。因此,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未來國際社會關于能源的總體政策和全球治理的問題,歐盟沒有權利一方說了算,必須在聯合國或者是G20的框架下,通過多邊談判來解決這一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