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人妻,精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新聞 > 觀點評論 » 正文

番禺垃圾焚燒爭議,收獲的不僅是“叫停”

發(fā)布時間:2009年12月25日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爭議多時的廣州垃圾焚燒風波,以項目被叫停而告一段落,這樣的結果無疑讓人松了一口氣。


  12月20日,廣州市番禺區(qū)委書記譚應華應業(yè)主代表邀請,就垃圾焚燒問題與居民面對面座談3個多小時。譚應華明確表示,會江垃圾焚燒發(fā)電廠項目已停止。“以后垃圾處理以某種方式落在什么地方,要形成共識,要大多數周邊的人同意才行,這個比例要達到75%。”并且,今后所有有關民生的重大項目,一開始就讓大家都參與,相信番禺能做垃圾分類的榜樣。(12月21日《廣州日報》報道)


  從決策與民意僵持不下,到項目被叫停,市民可以暫時解除懸在心頭的擔憂,政府也獲得了尊重民意的形象,有居民還要給政府送錦旗,可以稱得上“雙贏”。這也說明,民眾是通情達理的,大部分維權行動也在理性的軌道上進行,只要愿意傾聽民眾呼聲、努力解決問題,也會獲得公眾的理解。


  番禺區(qū)方面的積極行動,也避免了矛盾的激化,避免了可能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隨著公眾維權意識的提高,如果雙方在某一問題上僵持不下時,一方一意孤行,小事也可能鬧大。日前,《求是》刊文稱,群體性事件大多與利益糾紛有關,預防群體性事件的根本立足點在于化解矛盾糾紛。實踐證明,矛盾在第一時間、第一環(huán)節(jié)解決成本最小,必須始終堅持預防為主、調解為先。因此,番禺適時叫停爭議項目,為平息民怨、贏得民心走出了第一步。


  走出這一步確屬不易。這無疑與政府勇于糾正“失誤”密不可分。姑且不論當初垃圾焚燒項目和選址決策是否錯誤,但至少在決策程序和信息公開上,存在較大“瑕疵”,才會引發(fā)如此強烈的反彈。垃圾焚燒是事關民生的重大項目,可能影響城市環(huán)境和居民健康,如果決策過程中缺乏民意參與,甚至還有若隱若現的權力參與、利益輸送的影子,難免會引起猜疑和恐慌。


  雖然項目被叫停,也達成了“雙贏”,但目前只是糾正了一個決策的失誤。至于垃圾焚燒項目是否該上、選址是否安全、如何解決垃圾圍城等問題,依然需要逐一解答。事實上,項目叫停之后,市民還有新的疑慮:是暫停還是終止?會不會擇地再建?垃圾焚燒是不是真的安全……


  因此,這次番禺垃圾焚燒爭議最大的收獲,可能不是“叫停”的結果,而是事件給政府決策的啟示:所有有關民生的重大項目,都要有民意的參與,而且一開始就要讓民意參與。


  圍繞垃圾焚燒安全性的爭議,與其說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公共決策問題。市民的擔心,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的匱乏。


  有專家說,垃圾焚燒在國外也很普遍,控制得當也是有安全保障的,但這樣的信息沒有有效傳達給民眾;在項目選址、環(huán)境評估上,民意的參與也不夠。尤其是替民眾把關的專家和決策者,與項目有或明或暗的利益糾葛,不信任很難避免。


  “政府花了很大成本,但換來的還是公信力在下降。”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龍建安日前在討論市政府關于依法行政工作情況的報告時直言,“比如番禺垃圾焚燒場,由于工作沒有做好,很多群眾對真實情況也不了解,沒有充分征求意見,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愿能越來越少。


  民意必須尊重,“垃圾圍城”問題也很迫切,如何權衡,考驗的是政府的誠意和智慧。具體到垃圾焚燒發(fā)電,這是個公共項目,建成了大家都受益,但誰也不想建在自己家旁邊,這是決策中一個典型的困境。要解決這個困境,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通過民眾的充分參與和博弈,才能達成最優(yōu)方案。


  希望這種認識,能成為更多地方決策者的基本理念和自覺行動,也不枉番禺市民和政府為這事費了如此大的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jié)能環(huán)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