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爾夫球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但業(yè)內人士稱,高爾夫球場上的綠草茵茵,其實非常耗水,而且因施用大量農藥,也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在中國極度缺水的華北地區(qū),高爾夫球場就有上百家。這些高爾夫球場抽取大量地下水灌溉草坪,專家稱深層地下水恢復需要上萬年。
高爾夫球場耗水之巨,令人觸目驚心。業(yè)內人士稱,一個1800多畝的球場,一天的用水量最高可達七千立方,相當于300多個家庭一個月的用水量。而一年的用水量不低于60萬噸。如此大量用水,意味著球場僅在水費這一塊就開銷不菲。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將成本降到最低,開發(fā)商采用地下水也就成為一種必然。這不僅僅在于地下水可以免費使用,還因為深層地下水的水質更好,更有利于草坪的生長和維護。
于原本就極度缺水的華北地區(qū)而言,過度濫采地下水,無疑是殺雞取卵之舉。其所造成的后果,用“滅頂之災”來形容絲毫不為過。比如將致使地面沉降、開裂。而在沿海地區(qū),則會造成海水倒灌,使地表層淡水鹽堿化。事實上,由于長期超采地下水,河北省目前已形成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群”,而整個華北地區(qū),地下水超采高達1200億立方米,成世界最大漏斗區(qū)。然而,即便環(huán)境問題如此嚴重,超采地下水不僅得不到遏止,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勢。
有意思的是,對于高爾夫球場這種瘋狂之舉,媒體在報道時用了“偷”這一字眼。這顯然是不準確的。在中國,“高爾夫”先生采地下水的事兒,哪算是偷呢!這還真的不是像孔乙己那般是在自欺欺人。畢竟,孔先生“竊書不算偷”,卻也落得個被打折了腿的境遇。而“高爾夫”先生采地下水,可謂明目張膽、肆無忌憚,雖然有時候搞搞障眼法,但也無礙“被合法化、被光明化”的事實。
更為重要的是,你可曾見過“高爾夫”被“打折了腿”,而逃之夭夭、銷聲匿跡的?相反,盡管在過去的7年中,國家陸續(xù)下達了近10道禁令,但與此同時,“高爾夫”卻茁壯成長,新增400多家,呈現(xiàn)出“在禁令下生長”的奇觀。在一些地方,高爾夫球場更是集中涌現(xiàn),形成一條恢弘壯觀的“高爾夫走廊”。
對“高爾夫”這個耀眼而闊氣的“賊”,地方水務部門和環(huán)保部門都患了“睜眼瞎”,這是毫無道理可言的。但,“高爾夫”亂象,既不是政令執(zhí)行不力的問題,更不是禁令本身的問題,而是利益驅動的問題。進一步說,這是地方政府利益的問題。地方政府之所以對“高爾夫”視而不見,就在于高爾夫球場是拉動地方經濟的引擎地方政府不僅僅將高爾夫球場建設作為“形象工程”,以利招商引資,而且通過低價拿地高價拍賣給開發(fā)商,從中牟取暴利。
在這種機制下,地方水務部門和環(huán)保部門,必然服從于地方經濟發(fā)展這個中心目標,其職能只能趨于“稻草人化”。于是,執(zhí)法部門玩“燈下黑”,甚至是積極參與之,也就不足為奇。顯然,地方政府這種唯GDP是瞻的發(fā)展模式若不改變,哪怕是下再多的禁令,所謂的“加大執(zhí)法力度”N次,也難以遏制“高爾夫”亂象。而河北省水利廳所謂的“開源節(jié)流”,恐怕也只能是隔靴搔癢而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