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人妻,精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新聞 > 人物訪談 » 正文

石元春:應更重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問題

發(fā)布時間:2009年11月8日 來源:CCTV《新聞調查》

....

 

  而一旦這個基礎無以為繼,我們的世界,又將會怎樣?


  能源、以及使用能源的方式,使得我們曾經自信和自滿的未來觀大受動搖。


  在中國,同樣有一些瀕臨資源枯竭的城市,而它們過去的根基,是另外一種黑色的古老化石能源 —— 煤炭。


  王兆華(遼寧省遼源市人民政府市長):遼源市過去是因煤而興,因煤而立,現(xiàn)在是因煤而衰。


  解說:王兆華,遼源市長,專程來到北京參加論壇。


  記者:以煤炭為經濟的支柱產業(yè),最輝煌的時代是在什么時候?


  王兆華:主要是在六七十年代,號稱東北的小上海,熱鬧,開采了一百多年,日偽時期就開采了,煤炭資源枯竭,已經正式被國家列為全國12個資源枯竭性城市轉型試點之一,傳統(tǒng)工業(yè)在某些方面已經沒有生命力了,在某些領域可以說,已經進入了窮途末路。


  解說:盡管人類一直不停地在向更深處挖掘、向更遠處勘探,但沒有人能說得出,這種古老的化石能源我們究竟還可以使用多久。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沒有誰能把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再埋入地底,以增加它們的儲量。


  周大地: 中國現(xiàn)在能源結構煤炭比重比較大。所以我們現(xiàn)在能源的碳強度也比較高,這是現(xiàn)在溫室氣體排放比較強的一個原因,還有你的經濟結構、你的能源結構,(讓你)面臨兩方面壓力了。所以從中國自己的發(fā)展情況來看,我們要很好地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整個系統(tǒng)的改變,技術方面也要有重大變化,經濟體制政策都要有很大的調整,并不容易。


  解說:面對全人類遭遇的危機,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他的書中寫到:工業(yè)文明已經逝去,在失敗和崩潰中,出現(xiàn)了成長和新力量的跡象。如果我們仔細聆聽,可以聽見新文明的浪潮正在不遠的海岸邊咆哮。


  鄭必堅(中國戰(zhàn)略與管理研究會會長):中國要實現(xiàn)和平崛起,必須克服三大方面的挑戰(zhàn),一是資源,主要是能源問題挑戰(zhàn)。二是環(huán)境,主要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挑戰(zhàn))。三是經濟社會文化一系列矛盾的挑戰(zhàn)。在呵護地球家園,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大背景之下,中美兩國圍繞能源戰(zhàn)略,如何自處,如何相處,這是一個關乎中國和平崛起,關乎美國在途發(fā)展,也關乎世界和平發(fā)展、文明發(fā)展的十分重大的課題。


  解說:在這次論壇上,人們正在試圖全方位地思考中美兩國清潔能源的現(xiàn)在與未來,既明晰雙方的戰(zhàn)略輪廓,又探尋相互的利益交匯點,還要促進企業(yè)、研究機構以及民間的務實合作。那么,中美兩國的智庫是否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能力,尋找到清潔能源的未來之路?東方和西方的頭腦,又是否具備了高度的智慧,可以在更大的思維空間里探索新的生存與發(fā)展方式呢?


  第三部分


  解說:2009年10月22日下午,來自中美兩國的政府官員、學者、企業(yè)家就清潔能源的發(fā)展話題,繼續(xù)著思想的碰撞。


  同期: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你得要會用銀行的錢,金融確實是關鍵。


  同期:但是如何把錢用好?


  同期:不僅跟中國本土公司合作。


  解說:在中美兩國的歷史交往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智力導航”的痕跡。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背后,正是來自美國智庫一系列的主張以及與中國交往的報告,這帶來了兩國關系的冰雪消融。而此后,中國入世、與中美軟實力的對比,也都引起了雙方智庫熱烈的討論。這次,席卷全球的氣候危機給中美兩國智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施展拳腳的大好機會。


  同期:在清潔能源問題上,美國應該合理地制定合作的框架,提供有效的領導力,清晰責任,加強資金的募集和支持,特別是這屆奧巴馬政府要做出決定。


  解說:在論壇上,各種觀念的表達代表著不同層面、不同群體的訴求,為政府分析局勢、制定政策與戰(zhàn)略,提供更為開放、更為多元化的思考。
 

  同期:現(xiàn)在一個大的問題和我們會議研討的中心有關系,(就是)搞清潔能源,全國發(fā)展的勢頭是相當喜人的,但是也非常令人擔心。


  解說: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2008年,中國全國風電裝機總量,連續(xù)三年實現(xiàn)了翻倍增長,居世界第四。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量是26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在論壇上,就如何發(fā)展太陽能與風能,展開了各種理念與構想的競爭。


  同期:據(jù)我所知,中國現(xiàn)在風能(風力發(fā)電)產能有點過剩,那么這樣的政策(遏制產能過剩)會對你們有多大影響 ?


  同期:實際上現(xiàn)在我認為不存在風能產業(yè)過剩的問題。


  同期:(有些地方)想的還不是用新能源。


  同期:是怎么又搞新的GDP,我們經常對短期的東西注重太多了,大家想的(還)都是工業(yè)。


  同期:所以我想我們自身從業(yè)者認識的提高(很緊迫),今天在場的有老首長、官員們、金融界人士。


  解說:對于中國清潔能源戰(zhàn)略的制定,與會者又是否能提出建設性的觀點呢?


  石元春(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對于可再生能源如何替代化石能源,這個問題從戰(zhàn)略上我覺得重視不夠。


  解說:石元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土壤學專家。他從1999年就開始進行生物質燃料替代石油的研究。


  石元春:又造成這樣一個新的形勢,好像變化風能、太陽能重要,而生物質能源不重要。

6頁 當前為第 3[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jié)能環(huán)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