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挖掘處理設施潛力 協(xié)同減排事半功倍
閱讀提示
為做好城鎮(zhèn)污水處理領域氨氮減排工作,建議氨氮減排宜盡量與脫氮除磷相結合;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氨氮減排效率。
1.氨氮減排宜盡量與脫氮除磷相結合
氨氮減排不應孤立地圍繞著氨氮一個指標進行,氨氮減排與總氮、總磷的控制相結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即使沒有對總氮有要求,在硝化工藝中增設一段缺氧區(qū)(20%左右的容積)也是有益的。這樣的做法只是略微地提高了泥齡,增加了少量的投資,但會降低供氧需求、回收堿度,降低出水總氮,減少沉淀池反硝化引起的出水水質變差的風險,從而進一步確保氨氮的減排效果。
對于進水碳源豐富的污水,在工藝中采用生物除磷,無論現(xiàn)在還是未來都是必要的選擇,生物除磷實際上對工藝的要求更為簡單,只需要在進水端設置厭氧區(qū),其所需的投資比脫氮的投資要節(jié)省得多。只要進水水質滿足生物除磷所需要的碳源,生物除磷的效率往往非常好,而投資增加卻很少。
2.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氨氮減排效率
減少污染物排放重在技術創(chuàng)新。污水處理領域氨氮控制的有效技術根據實際需要一般分為以下兩類:新建污水處理廠的氨氮控制技術、老的污水處理廠的氨氮控制技術。新建污水處理廠的氨氮控制技術研究主要圍繞低能耗與低占地方面,傳統(tǒng)的污水處理技術具有能耗高、占地大的特點,開發(fā)能耗低、占地小的技術是氨氮控制技術的重點。
老的污水處理廠氨氮控制技術一般包括在反應池中增設生物填料,提高反應池內的生物量或者在沉淀池之后增設曝氣生物濾池,無論采用何種技術,填料是技術的核心。因此,生物填料的研究將是氨氮控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此外,曝氣生物濾池(BAF)、流動床生物膜工藝(MBBR)等附著生物工藝的核心技術仍然由國外少數(shù)幾個國家掌握,開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膜工藝對于我國污水處理廠氨氮控制無疑是有益的。曝氣生物濾池(BAF)、流動床生物膜工藝(MBBR)等技術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曝氣方式、填料的比例、硝化及反硝化的效果及技術經濟等方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