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趕集網與它的美國樣板Craigslist太不一樣了,后者靠40個人就賺到了上億美金,而趕集網10倍的員工,卻只能達到千萬人民幣規(guī)模。
像大多數(shù)回國投身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的人一樣,趕集網創(chuàng)始人楊浩涌在2004年底的打算,是把自己當時用得正順手的網站Craigslist復制到中國去。這個網站類似于無需預先登錄的BBS,用戶能在上面發(fā)帖買賣二手貨、交友、租房子、找工作,楊浩涌就曾用它賣掉了自己的吉他和沙發(fā)。雖然這個類似BBS的網站極其簡單,但當時的用戶數(shù)和訪問量都已經很大。僅靠向每條招聘信息收費幾十美元,當時其年收入就已經過千萬美元。
現(xiàn)在來看,楊浩涌的確幸運地賭對了一個好方向。如今在全美的手機搜索中,排名第一的不是Google,而是Craigslist這家分類信息網站。雖然這個技術簡單的網站基本都是文本信息,但按所有英文網站的瀏覽量排名,它排名第7位。
像大多數(shù)“復制者”一樣,楊浩涌也做足了適應中國本地市場的功夫,但結果依然讓人意外。
據調查機構AIMGroup估計,Craigslist2009年的營收額超過1億美元,其他更樂觀的研究機構則估計是3億。但這家美國的著名網站只有40多名員工,辦公樓僅是一棟3層樓的公寓。而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華夏科技大廈里,趕集網已經占據了半層樓的空間,兩大間辦公區(qū)里坐著300來名員工。楊浩涌對《第一財經周刊》稱,趕集網去年的收入已經達到上千萬人民幣。
但也僅僅是這上千萬人民幣。
從美國到中國
在創(chuàng)業(yè)氣氛濃厚的硅谷,楊浩涌此前的4年間也雄心勃勃地組過團隊、寫過數(shù)次商業(yè)計劃書、見過VC,但通常在一次見面后VC們就了無音訊。但當他這次拿著復制Craigslist的點子去找風險投資人時,投資人第一次表現(xiàn)出了興趣,并建議他趕緊回國,著手這個需要的啟動資金并不高的項目。
拿著從朋友那兒湊來的10萬美金,楊浩涌在2004年12月底回到北京。在美國呆了5年,“對中國互聯(lián)網一點兒都不懂”的楊浩涌最開始幾乎原原本本地把Craigslist搬了過來,這個網站一開張就有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分站,還有包括交友、票務在內的8個類別。但按照楊每個月花5萬、先堅持16個月的預算計劃,這家資金緊張的小公司這時只有10個員工,只能勻出兩個人在各個網站論壇上發(fā)“我在趕集網租到了房子/賣掉了電視”之類的推廣帖。人力有限而目標太多,導致每個類別的推廣力度都不夠,都只有少量帖子,訪問量增長緩慢。
原本以為自己是市場首入者的楊浩涌發(fā)現(xiàn),當時不僅已經有一家叫做“站臺”的分類信息網站做得不錯,而且新浪和eBay都正在進入這個領域。楊浩涌的趕集網在2005年2月正式上線后不過一兩個月,與它面貌相似的網站就已經多達兩三千家。
這正是趕集與作為分類信息網站鼻祖的Craigslist所處環(huán)境最大的不同。1995年成立后,Craigslist在頭5年內一直沒有收入,也就沒有看到商業(yè)利益,也沒有繼而跟進的模仿者與其爭搶用戶。但楊浩涌卻無法以不徐不疾的態(tài)度來經營趕集,他必須考慮如何超過一大批同類型的對手,搶先把人氣的雪球滾起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