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什么,當然是電腦和網(wǎng)絡,哪個行業(yè)最賺錢,當然是在風口浪尖上的IT行業(yè),那么這個行業(yè)的龍頭老大是誰,也許會有一些猶豫,不過看看自己的電腦,瞅瞅無處不在的廣告,這個答案就一目了然,當然就是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英特爾”,它是計算機行業(yè)的領軍人物,生產(chǎn)著電腦的“心臟”——CPU,是真正的芯片巨人,任何一個計算機制造商,沒有誰敢拒絕英特爾的產(chǎn)品,沒有誰敢不使用著名的奔騰系列,雖然計算機戰(zhàn)場硝煙四起,但幾十年來,它永遠處于不敗之地,幾乎成為完美的化身。
而這個完美的化身是由三駕馬車所駕御的。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安迪·格魯夫,每一個都是那么赫赫有名,功勛蓋世,他們是完美的最佳組合,諾伊斯被尊稱為“圣人”,引領著企業(yè)發(fā)展方向,安迪被稱為“偏執(zhí)狂”,用鐵碗管理著公司,摩爾則是出類拔萃的技術天才,計算機產(chǎn)業(yè)發(fā)展第一定律的發(fā)明人,尤其擅長技術趨勢的分析與謀略的策劃,是英特爾的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它的“心臟”。
科學家的夢想
1929年1月3日,戈登·摩爾出生在加州舊金山的佩斯卡迪諾。父親沒有上過多少學,17歲就開始養(yǎng)家,做一個小官員,母親只有中學畢業(yè),但一家人日子過得也溫馨和樂。
11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年幼的摩爾對化學產(chǎn)生了興趣。當時鄰居的孩子有一個獨特的圣誕禮物,那是一個化學裝置,里面有許多真正的化學試劑,可以制成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甚至可以制造炸藥,摩爾簡直完全著了迷,整天跑到鄰居家里去,研究這些小東西,他開始想成為一個化學家!
在學校里,摩爾不是最用功的那個人,但卻是最會學習的那個,他整天跑出去做運動,搞發(fā)明,但學習成績一直還不錯。高中畢業(yè)后他進入了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專業(yè),實現(xiàn)了自己的少年夢想。1950年,摩爾獲得了學士學位,接著他繼續(xù)深造,于1954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畢業(yè)后,摩爾來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應用物理實驗室工作。當時他的研究方向是觀察紅外線吸收性狀和火焰分光光度分析。但不久研究小組因兩個上司的離去而名存實亡。而摩爾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方向,他說:“我開始計算自己發(fā)表的文章,結果是每個單詞5美元,對基礎研究來說這相當不錯。但我不知道誰會讀這些文章,政府能否從中獲得相應的價值。”
幾年之后,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晶體管的合作發(fā)明者威廉·肖克利的邀請下,1956年,摩爾回到加利福尼亞,作為一名化學專家加入了肖克利半導體公司,他想放棄以前那種太過于虛無縹緲的理論研究,做點事情,讓自己的研究得到應用。
事實證明,摩爾加入肖克利半導體公司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在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合作伙伴,成就了一番最偉大的事業(yè)。羅伯特·諾伊斯、布蘭克、拉斯特都是后來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也有缺憾存在,因為肖克利是天才的科學家,卻缺乏經(jīng)營能力。他雄心勃勃,但對管理一竅不通。斯坦福大學教授特曼曾評論說:“肖克利在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眼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們又很難跟他共事。”一年之中,實驗室沒有研制出任何像樣的產(chǎn)品。
于是,公司里意氣相通的8個人決定“叛逃”,帶頭人是諾伊斯,他是摩爾最好的朋友。他們向肖克利遞交了辭職書。肖克利怒不可遏地罵他們是“八叛逆”。但青年人還是義無反顧離開了他們的“伯樂”。不過,后來就連肖克利本人也改口把他們稱為“八個天才的叛逆”。在硅谷許多傳說中,“八叛逆”的照片與硅谷第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惠普的車庫照片,具有同樣的歷史價值。
從仙童到英特爾
1957年9月,“八叛逆”手拿《華爾街日報》,按紐約股票欄目挨家挨戶尋找合作伙伴,他們找了35家公司,但被拒絕了35次。最后,他們找到了一家地處美國紐約的攝影器材公司,這家公司名稱為Fairchild,音譯“費爾柴爾德”,意思就是“仙童”。已經(jīng)60多歲的費爾柴爾德先生已經(jīng)沒有多少心情和動力了,他只提供了3600美元的種子基金,要求他們開發(fā)和生產(chǎn)商業(yè)半導體器件,并享有兩年的購買特權。于是,“八叛逆”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被正式命名為仙童半導體公司。
“仙童”們商議要制造一種雙擴散基型晶體管,以便用硅來取代傳統(tǒng)的鍺材料,這是他們在肖克利實驗室尚未完成卻又不受肖克利重視的項目。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答應提供財力,總額為150萬美元。諾依斯給伙伴們分了工,由摩爾負責研究新的擴散工藝,而他自己則與拉斯特一起專攻平面照相技術。
1958年1月,IBM公司給了他們第一張訂單,訂購100個硅晶體管,用于該公司電腦的存儲器。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經(jīng)擁有50萬銷售額和100名員工,依靠技術創(chuàng)新優(yōu)勢,一舉成為硅谷成長最快的公司,別人稱它是“淘氣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奇跡”。
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公司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到1967年,公司營業(yè)額已接近2億美元,在當時可以說是天文數(shù)字。人們說:“進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進了硅谷半導體工業(yè)的大門。”
1965年的一個無意的瞬間,摩爾發(fā)現(xiàn)出一個對后來計算機行業(yè)極為重大的定律,它發(fā)表在當年第35期《電子》雜志上,雖然只有3頁紙的篇幅,但卻是迄今為止半導體歷史上最具意義的論文。在文章里,摩爾天才地預言說道,集成電路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shù)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并在今后數(shù)十年內保持著這種勢頭。摩爾所做的這個預言,因后來集成電路的發(fā)展而得以證明,并在較長時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譽為“摩爾定律”,成為新興電子電腦產(chǎn)業(yè)的“第一定律”。
但在當時,摩爾和其他人都沒有想到它的作用。因為這時的仙童已經(jīng)在孕育著危機,隨著分公司的壯大,母公司總經(jīng)理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持費爾柴爾德總公司的盈利水平。目睹這種現(xiàn)狀,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紛紛出走自行創(chuàng)業(yè)。
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后兩位諾伊斯和摩爾,帶著當時還不出名的葛羅夫脫離仙童公司自立門戶,在加州維爾山的一幢舊樓中,英特爾成立了,新公司最初起的名字叫“摩爾——諾伊斯電子公司”。但是英文里MooreNoyce聽起來與morenoise(吵吵嚷嚷)非常相似,所以又改成了“英特爾”。“英特爾”(Intel)本來源自于英文單詞“智慧”(Intelligence的頭部。同時又與英文的“集成電子”(IntegratedElectronics)很相似,于是,這個簡單卻響亮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雖然是個小公司,沒有資金,沒有地方。但他們卻雄心萬丈,要闖一番偉大事業(yè)。
創(chuàng)業(yè)之初,三人一致認為,半導體最具潛力的市場是存儲器芯片,這一市場完全依賴于高科技。1969年,英特爾推出自己的第一批產(chǎn)品——雙極處理64位存儲器芯片,代號為3101。第二年,又推出第一個大容量(256位)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存儲器1101。1972年,又乘勝推出第一個容量為1KB的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1103,這種價廉物美的產(chǎn)品深受歡迎,供不應求,它的誕生正式宣告了磁芯存儲器的滅亡,并最終成全了個人電腦革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