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新日本石油公司在2009年6月1日,正式開始在以首都圈為中心的地區(qū)大規(guī)模銷售生物燃油。這也是日本生物燃油首次真正走向普及。對于幾乎百分之百依賴進口能源的石油消費大國日本來說,這一舉動意義重大。按照日本政府的計劃,2030年前日本年度生物燃油的消費量占汽油消費總量的比例將達到10%,即60億升。
日本推廣生物乙醇作為汽車燃料,到底能不能最終解決日本的汽車動力來源問題,我們在此拋出四個問題。
問題之一:日本生物乙醇生產能力有限。
目前日本國內還不具備大批量生產生物乙醇的能力,目前生物燃油的售價和普通汽油一樣,差價由政府財政補貼,試點加油站的設備改造費用也由政府承擔,僅此兩項費用合計近30億日元。如果日本短期內不能實現(xiàn)生物乙醇自給的話,不僅將影響生物燃油普及,對政府財政也是個考驗。
問題之二:生物乙醇的生產技術有待改進。
目前世界上普遍用玉米生產生物乙醇,但是產出效率比較低。即使技術最先進的工廠用100千克玉米也只能生產出約45升乙醇,而且在生產乙醇和栽培玉米等原料作物過程中消耗的能量相當于所產乙醇產生能量的80%,同時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日本正在開發(fā)以廢木材為原料生產生物乙醇的實用技術,但前景如何目前還不能斷言。
問題之三:生物乙醇原料作物來源問題。
日本如要批量生產生物乙醇,則無論用小麥、大米、玉米、甘蔗、廢木材等哪一種為原料,原料不足都將成為問題。美國是玉米生產大國,以玉米為原料年產生物乙醇150億升。巴西是甘蔗生產大國,以甘蔗為原料年產生物乙醇167億升。兩個國家生產的生物乙醇都僅夠本國使用。而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僅為40%,小麥、玉米、甘蔗產量都很低,大米主要用于食用,廢木材相對豐富,但僅靠廢木材生產生物乙醇恐怕也難以為繼,要達到日本政府設定的生物燃油普及率,只能依靠進口玉米、甘蔗等原材料。
日本國內相關專家指出,過度使用生物燃料必將打破世界玉米、甘蔗市場的供求平衡,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生存環(huán)境帶來負面影響。玉米需求增加,必將刺激美國為提高玉米產量而進一步擴大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從而使日本食品和飲料生產廠商所追求的非轉基因原料難以得到保障,進而影響日本國民的生活。甘蔗需求增加同樣會刺激南美和東南亞等地區(qū)開墾熱帶雨林以增加甘蔗的種植面積,從而使熱帶雨林遭受侵害,對全球環(huán)境產生無法彌補的影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