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出的主意因為太簡單而考慮不周,但擁有科學儀器的正規(guī)機構也是愛莫能助。9月底,廣東東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對公眾開放檢測,如果市民懷疑買來的油品“不對勁”,可以送來檢查,他們可以提供酸價、過氧化值和電導率這三項指標的檢測。
“我們只是檢測三項指標,并不能判定是不是地溝油,因為地溝油也很有可能會指標合格。”一位檢驗員說,“但是如果這三項指標都不合格,那這種油就肯定是不合格的劣質油。”
“現在沒有一種權威的方法鑒別地溝油,我們只是一個參考。” 面對每天諸多的咨詢電話,這位檢驗員很是為難,“要不你上網搜搜吧!”
其實,網上東西還真不少,既有“中醫(yī)專家教您巧識別地溝油”的帖子,教你“一看、二聞、三品嘗”,也有價格100元左右的“地溝油快速檢測試劑盒”,號稱遇地溝油十分鐘就會變色,“油摻油,神仙愁,有了×××,遠離地溝油”!
可這些方法在吳永寧看來都是徒勞:“幾年前的地溝油也許是可以聞得出來甚至一眼認出來,但是現在地溝油技術很高超,很多是肉眼無法辨別的。你想想那么多專家用高精度的儀器都查不出來的東西,怎么會一下子測出來了?”
地溝油大戰(zhàn),我們該怎么辦?
正規(guī)軍測不到,游擊隊測不準,那么這場“地溝油大戰(zhàn)”,如何才能打贏呢?
“等到依靠檢測方法,對地溝油抽檢才發(fā)現問題,那就晚了!”陳君石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應該把重點放在生產過程監(jiān)督,堅持對食品實行過程管理并通過生產鏈查處違法行為。”
事實上,可供參考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見。世界上不少國家已經通過專業(yè)化的監(jiān)管,從源頭阻斷了地溝油,而不是在檢測上和地溝油進行正面戰(zhàn)爭。
在英國,餐廳后廚的餐廚廢油直接流入由一根專用管道相連的儲油箱里,當廢油裝滿儲油箱的時候,會有運油車直接將它們運往政府指定的加工廠,進行處理,生產生物柴油等燃料。
德國更是為每一桶泔水分配了一張“身份證”,餐廳必須跟政府簽訂回收合同,其中詳細規(guī)定了泔水由誰回收、何時回收、回收后送往哪里加工等細節(jié),保證從廚房流出來的廢油,從一開始就不會落入地溝油生產者的手中。
而隨意處理餐廚廢油的行為在有些國家是違法的。在加拿大,人們不能隨意向下水道傾倒廢油,否則將會被處5萬美元罰款。
加拿大環(huán)境部新聞發(fā)言人亨利·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加拿大各級政府——從聯邦政府到市政府——都要對餐廚廢油的處理承擔起責任。這一責任也要貫穿整個過程,也就是說,政府要負責從回收、運輸、再加工直至出售的所有環(huán)節(jié)。
相比之下,我們的“地溝油大戰(zhàn)”的困境恰恰源于這種環(huán)節(jié)上的錯位:餐廚廢油從廚房出來,落入了“懂技術”的地溝油生產者手中,他們把大量廢油加工得“指標合格”,連檢測專家都撓頭;而廢油真正該去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卻因為餐廚垃圾總也收不上來,大多處于停產的狀態(tài)。
“中國產生地溝油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餐廚垃圾沒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和處理。” 倡導環(huán)保的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的陳立雯說。“事實上,餐廚垃圾處理可以成為很好的產業(yè),從源頭上進行分類處理、監(jiān)管后,它們可以生產出大量肥料或者燃料,而且還可以避免產生大量地溝油的問題。”
“政府、餐飲單位和垃圾處理單位尚未形成互惠共贏的良性產業(yè)化運營模式,尤其是收運環(huán)節(jié)運營不暢,影響整個體系的順利推行。”北京工商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的任連海老師解釋說。
對于這一困境,加拿大“戰(zhàn)友”倒也給出了答案。多倫多環(huán)境可持續(xù)項目組負責人弗萊德·格蘭尼克很是奇怪“地溝油”這個問題。這位負責針對環(huán)境問題提供專業(yè)技術支持的專家建議:“很顯然,這件事不屬于我們的管轄范圍,你應該去咨詢警方的犯罪預防科。”本報記者 李斐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