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大家講,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我們和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大,我們現(xiàn)在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當中占的比重只有3.5,發(fā)達國家通常天然氣使用量在整個能源當中占的比重超過30%,也就是說我們使用天然氣僅僅是剛剛在起步,在二三線城市現(xiàn)在由于管道的延伸長度沒有達到,很多城市目前還沒有用上,雖然用上了只占城市居民燃氣很小一部分,還有一些城市再用液化氣罐,還有用煤氣,焦爐氣等等。過去五年當中我們國家的石油儲備從無到有,一共建設四個石油儲備基地。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能源結構不斷優(yōu)化,清潔能源發(fā)展迅速,在火電機組當中30萬千瓦占以上機組比重由05年不到一半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F(xiàn)在70%以上是30萬的,60萬千瓦機組,對這個數(shù)字可能年輕同志不太會感到特別的吃驚,對于我來講我感到非常的吃驚。為什么?因為在我到國家紀委工作,現(xiàn)在國家發(fā)改委前身工作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國家沒有一臺30萬千瓦的機組,最大的機組只有20萬,后來由于改革開放的形勢我們引進了國外30萬千瓦,60萬千瓦機組的制造技術,現(xiàn)在我們自己生產的30萬、60萬千瓦機組,已經成為我們國家70%的裝機是采用這樣的機組。更令人吃驚我們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發(fā)電機組達到了2000萬千瓦,我80年代在國家紀委工作的時候我們舉全國之力每年最多為生產500萬千瓦努力,現(xiàn)在一年僅出口就到了2000萬千瓦。我們的發(fā)電設備加上速變電設備折成美元一年出口值達到570億美元。另外能耗從每千瓦時,通常大家說的每度電,供電煤耗從370克標準煤下降到現(xiàn)在平均340克標準煤,下降了30克。聽起來30克非常少,但是要知道全國裝機和每年發(fā)電很多,一度電少一克就意味著減少360萬噸煤炭。
所以在過去五年當中通過上大壓小,走出了一條電力工業(yè)科學發(fā)展的新路子。關于電力行業(yè)上大壓小報道比較多,煤炭領域當中整合過去五年是相當大。過去五年全國累計關閉小煤礦9000處,淘汰落后產能每年4.5億噸。煤炭的力度也是非常大。從總的裝機容量來看世界第一,超過其他的國家。去年我們隆重慶祝了中國水電百年,中國有水電是從2010年開始,當時在云南石龍辦建設中國第一個水電站,當時用民族資本建造的,當時買的西門子機器,現(xiàn)在還在運作,當然是作為一種股東文物性質,經常維修可以運轉。所以在2010年剛好中國迎來水電建站100歷史。我們過去5年干了幾乎過去90年累計產量,這個形象比喻也可以看到過去五年我們能源建設的速度之快,反映出在這段時間當中中國經濟處于一個高速增長的時期。
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中國的能源結構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比較突出的。我們通常講70%以上的發(fā)電是靠煤發(fā)電,83%的電量是來自于煤發(fā)電,所以大力發(fā)展在過去五年當中,媒體也給了充分報道,中國能源對外合作,我們相信建成投產中國原油管道,今年1月1日已經向大慶方向供油,也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去年通過這個管道向中國出口1000萬噸原油。也建成中亞天然氣管道,從土庫曼到中國去年累計進口4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五年來我們境外尤其是投資累計達到720億美元,對于中國在境外投資到底怎么看,國際上的業(yè)績或者是媒體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我對外國同行說,中國對海外的投資不要看中國和你們來爭奪資源,你換個方法思考,由于中國投資增加了世界油氣總的產能和產量,應該算是積極貢獻。
現(xiàn)在我們已經與43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了131個油氣勘探開發(fā)和管道煉化和技術服務活動。在過去五年當中,能源的科技裝備水平的國際比較也大幅度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我們現(xiàn)在沿用很多電力標準不少是前蘇聯(lián)時期沿用下來,也有不少需要進行修訂。也有很多新的產品,新的技術需要制定新的能源標準。比如說像太陽能、電動汽車、儲能設施過去沒有需要制定新的標準。過去五年當中我們一共累計發(fā)布588項能源行業(yè)標準。能源工業(yè)發(fā)展,說到底還是為了民生,還是為了經濟的發(fā)展,所以我給大家一組數(shù)據(jù),去年2010年我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水平大約是一個人一年2.38噸的標準煤,你開汽車花的油,家里做飯用的天然氣,有的人用煤氣,一個中國人一年消耗2.38噸,這個數(shù)字比05年提高32%。人均電力裝機一個人是0.69千瓦,比05年是增加了0.29千瓦。人均天然氣消費量是88立方米,是05年的2.4倍,這個數(shù)字聽起來比較大一些。五年來我們?yōu)榱私鉀Q農村的用電問題,中央預算類資金一共提供了191億元,總投資加上社會資金、銀行貸款822億元,解決了3000多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在北方高寒地區(qū)解決了4000多萬城市人口的供暖問題。所以我把過去五年以及能源的國際比較非常簡要給大家提供一些數(shù)據(jù)。
在十二五期間能源也有很多熱點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比如說能源需求總量到底是多少?需求量達到50億噸煤,這顯然是比較難以做到的。如果繼續(xù)按照十一五增長速度,一年1.6億噸,到十二五末也會達到40億噸。到底多少?這個總量結構如何調整,是十二五計劃當中一個難點,需要進一步研究。
另外如何調整能源結構的問題,另外如何做到我們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15%,我們在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比重就要達到11.4%,如何去做到我們要的目標,這都是能源領域應該要考慮的問題。能源的問題非常復雜,除了講到的一些具體的生產數(shù)字以外,和國家的政治外交戰(zhàn)略,以及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形勢都密切相關。
本來我還想講一下能源體制改革,能源行業(yè)我覺得也有很多爭議或者是需要討論的問題,有待再下一步十二五規(guī)劃制定當中和實施執(zhí)行當中進行研究和討論,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