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在一邊插嘴道:“20萬元太高了,公司是不會批準的。”
老劉聽了正準備辯解,吳為連忙擺擺手說道:“劉總的規(guī)劃基本上是合理的,他也是為我們公司著想呀。”
老劉聽了吳為的話,接口道:“是呀!我是對你們公司有感情的,一進入大連市場就是我做的。開始時多艱難,我們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F(xiàn)在是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呀!要是別的公司產(chǎn)品,我才懶得管呢。”
吳為給老劉遞上一根煙,不急不慢地說道:“公司肯定是要投入的。關鍵是如何來投入?今天我們看市場了,許多商超都斷貨了。現(xiàn)在連貨都供不上去了,你讓我們怎么來投入呢?”
老劉不假思索地說:“下面已經(jīng)在補貨了,斷貨的商超一天內(nèi)就能補齊。”
小張在一邊接口道:“你倉庫里已沒什么庫存了,你們再不打款發(fā)貨,就要斷貨了。”
吳為面帶難色地說道:“劉總,你看大連市場如果斷貨了,我們就是想投入也做投入不了呀?”
老劉想了想說:“我訂單已經(jīng)做給公司了,我現(xiàn)在讓財務打款。吳總你來了,我這點面子總得給你。”說完,老劉拿起電話,讓財務立刻給公司匯款。
【分析】談判前,必須明白自己最緊急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并把問題的解決作為本次談判的首要條件,然后才能因勢利導。不必介意對手對公司的抱怨,他抱怨越多,說明他對公司產(chǎn)品越在意。高明的談判者注意以下幾點:
1.盡可能讓對方把想好的話都說出來,對方說得越多,越能看清對方的真實意圖,找到對方的軟肋。
2.談判時不要在具體細節(jié)上爭執(zhí)。這無利于問題的解決。當雙方的意見出現(xiàn)大的分歧時,要及時轉(zhuǎn)換話題。
3.先把緊急的問題解決掉,再處理余下的問題。談判是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過程。從對方的嘴中說出你想說的話,就容易達成共識。
談判就是交換
吳為喝了口水說道:“我這次過來,一是向劉總學習做市場的經(jīng)驗。我們要把大連市場塑造成全國市場的樣板。二是與劉總探討一下,接下來大連市場如何來運作。劉總你對大連市場是最了解的,你覺得大連市場除了商超KA系統(tǒng)這一塊,我們還需要做哪方面的投入呢?”
老劉答道:“我早就與你們說過,你們公司產(chǎn)品在大連渠道的銷售面太窄了。主要銷量就集中在幾家大KA,對中小型超市、外圍地區(qū)重視不夠,鋪市率太低。”
吳為反問道:“那你公司為什么不鋪呢?是不是鋪不進去?”
老劉回答道:“鋪這些中小型商超是需要費用的。你們不給我費用,我鋪了是要賠錢的。”
吳為接著問道:“那需要多少費用呢?”
老劉想了想回答道:“一個條碼,二三百元總是要的。鋪進去不做陳列也賣不動。做好大連的B、C類店,一個月沒有3萬、5萬元是不夠的。”
吳為又問道:“你公司現(xiàn)已合作的B、C類店有多少家。”
老劉回答道:“有4000多家吧。我們有專業(yè)人員負責,專車配送。這塊銷售量占公司一半以上了。”
吳為繼續(xù)問道:“如果我公司每月給你1萬元費用,你每月負責將我公司產(chǎn)品鋪進500家。2個月鋪市完畢,并每鋪10家,做1家專項陳列。能做得到嗎?”
老劉停頓了一會,說道:“1個月鋪500家沒問題,但1萬元費用少了點。”
吳為說道:“做市場是廠方與經(jīng)銷商共同的行為。完全依靠廠方,費用是永遠不夠的。市場做好了,也是雙方得益。這種操作方式,在我公司還沒有先例,我們就在大連市場做個試點。劉總你也把眼光看遠點,我們不僅要賺今天的錢,更要賺明天的錢。”
老劉干脆地答應道:“那好吧。我明天就把這工作給業(yè)務員布置下去。”
吳為回頭對小張說道:“小張,你派專人予以協(xié)作,做好跟蹤。劉總這么支持我們的工作,你一定做好服務工作。”
小張點點頭:“好的!我親自帶人跟蹤。”
【分析】整個交談始終是一問一答??此破降?,但雙方始終處在明爭暗斗之中。吳為寥寥幾語,始終引導著談判的走勢。對方總會有意識地提高談判的尺碼,而談判者必須知道對方的底線。每一步的退讓,必須讓對方做出承諾。
優(yōu)秀的談判者不在于他的伶牙俐齒。而在于把對方的思維引入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上來。
談判沒有誰輸誰贏,追求的是雙方利益最大化。在談判中,要找到雙方利益的共同體,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談判的結(jié)果才容易轉(zhuǎn)換為成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