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丁磊很清楚企業(yè)發(fā)展到什么階段,自己就該扮演什么角色。從初中到大學,成績普普通通;工作三年,業(yè)績平平常常。但他卻有一個從來不安分守己的性格……
就在兩個多月前的9月18日,38歲的網易首席執(zhí)行官孫德棣因病去世,從那時候起,關于丁磊即將復出再次成為網易CEO的傳聞就開始滿天飛;事隔兩個月,傳聞變成事實,但引起的新聞效應卻很難和當初離開CEO這個位子時相媲美。畢竟,丁磊一直就不曾離開過網易,作為網易的靈魂人物和絕對掌控網易話語權的大股東,丁磊在什么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丁磊先前的“退”和如今的“進”所折射出的深層次含義:丁磊很清楚企業(yè)發(fā)展到什么階段,自己就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不僅僅是對于網易發(fā)展的過程拿捏如此到位,對于自己的成長經歷,丁磊把握的方寸也總是那么恰到好處: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該取的時候取,該舍的時候舍。丁磊清楚地知道他應該去的方向,但是當他在自己的方向上撞上“南墻”的時候,他不會執(zhí)著地用頭撞“南墻”,他會暫時地“妥協退讓”,以便有充分的時間來繞過“南墻”、翻過“南墻”、從“南墻”下邊鉆一個“地洞”爬過去。他的聰明之處,也是他能夠成功的關鍵之處在于,他深得“進退之道”。
第一部分除了不安分,創(chuàng)業(yè)前稀松平常
從初中到大學,成績普普通通;工作三年,業(yè)績平平常常。但卻有一個從來不安分守己的性格……
為重點大學,舍近求遠
丁磊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多聰明和有多智慧的人,特別是十多年間的求學生涯,簡直普通得可以,這一點跟搜狐總裁張朝陽、盛大總裁陳天橋、攜程總裁梁建章以及百度總裁李彥宏這幾位從小就堪稱“神童”的優(yōu)秀學生相比,實在差得很遠。
1971年10月,丁磊出生在浙江寧波。從小學到初中,除了喜歡搗騰無線電外,在學習成績上沒有任何的與眾不同。1986年,丁磊勉強考上奉化一中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征兆顯示這個孩子會成為未來中國最有錢的人。丁磊考上高中的那個班總共54個人,第一學期考試結束,丁磊的成績倒數第6,老師把倒數的這6名同學叫到辦公室臭罵了一頓,說你們這6個人拖了班上的后腿,這讓丁磊到現在一直念念不忘。
雖然不算聰明,經過努力,丁磊的成績還是在高中三年慢慢地提了上去。1989年,考大學的成績下來之后,丁磊排名第10,這是他在高中三年最好的成績,也只比重點分數線高出1分。1分的含義在于報考大學時要格外慎重,如果目光緊緊盯著浙江的重點大學不放,選擇不當就很可能被劃到非重點大學里去。于是,丁磊決定舍棄在浙江的重點大學里邊“造次”,選來選去選擇了位于四川的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雖然在高中的丁磊已經接觸并喜歡上了電腦,但因為父母擔心電腦輻射對身體有害,聽話的丁磊選報了通訊專業(yè),然后就分配到了全校最小的微波通訊系,一個系只有30多個人。于是,從來不知道成都在何處的丁磊坐了3天3夜的火車來到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對大學校園環(huán)境熟悉沒有多久,丁磊被老鄉(xiāng)告知,微波通訊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不好分配,這讓丁磊郁悶不已。
為興趣,專業(yè)本末倒置
大一時的丁磊比較乖,很少缺課,從大二開始,丁磊就不喜歡起早去聽第一堂課。但為了完成作業(yè),丁磊通過同學的筆記和書本來努力思考老師在第一堂課想傳達給學生什么信息。到最后,丁磊通過這種鍛煉獲得了一種能力,他可以不用聽課,只是看書本也能基本掌握書里所要表達的內容。這種能力不僅讓丁磊在輔修計算機專業(yè)時受益匪淺,而且當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丁磊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和掌握關于互聯網的一切敏感信息。
“Internet在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的底層是什么樣子的,也沒有一本書很系統(tǒng)地告訴你Internet的整個結構和與此相關的其他東西。所以那時候,我每天去網上找,打入各種各樣的關鍵字去找,說這個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我把這些打印出來,放在腦袋里去組合,去攪拌。”丁磊說。
天高皇帝遠,父母不在身邊,丁磊的自由度大了起來。本專業(yè)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對于將來自己的工作幫助不會很大,所以,丁磊決定“退一步”,他便把精力和興趣用在了計算機的學習上,除了跑圖書館看計算機的書之外,另外就是時不時地到計算機專業(yè)的課堂上蹭課聽。成名后的丁磊后來跟大學生坦誠交流時,說自己在大學學了四年的專業(yè)知識基本上從來沒有用到過,而憑興趣學習的計算機知識卻幫了他的大忙。
舍棄鐵飯碗,成為打工仔
1993年,丁磊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了寧波電信局。對于這個福利好、待遇高的鐵飯碗,許多人是絞盡腦汁往里進,丁磊卻越做越不舒服。
“我沒有辦法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出來。當時我在工作上做了許多創(chuàng)新,但單位制度本身并不很關心每個人的工作好壞和成績,而是以你的資歷論長短。我始終認為,一個人應該關心自己的成長,在一個崗位上學到些什么,而不是一些什么別的事情。”丁磊如此回憶。
苦悶的丁磊決定在本職工作上“退一步”,反正做好做壞一個樣,即使不做也不會有多大的問題,然后在計算機方面“進一步”,開始演習電信局的Unix系統(tǒng),寫一些同事們根本不理解的小程序,另外就是關注計算機和互聯網在美國的發(fā)展變化。
1995年,Internet開始進入中國。通過對美國互聯網的研究,丁磊敏銳地感覺到Internet將對中國的信息工業(yè)產生巨大的影響,丁磊第一次有了創(chuàng)辦一家Internet公司的念頭。思前想后了一段時間,雖然父母堅決反對,他還是決定辭職。1995年4月,丁磊找到了主管自己的電信局領導,然后說要辭職。電信局領導說:“我們這里從來沒有大學生辭職的,你是國家培養(yǎng)的大學生,你怎么能夠辭職?”當時對這份穩(wěn)定生活還是有些眷戀的丁磊決定破釜沉舟,有一天,他跟領導打了一聲招呼,便一個人提著箱子去了廣州。10天之后,電信局出了一個文件將丁磊除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