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變賣妻子首飾獲得2000元創(chuàng)業(yè)資金起步的老板,造就當今中國蚊香業(yè)的第一品牌。
今年3月份,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晉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了“加大對經濟困難鄉(xiāng)(鎮(zhèn))村轉移支付力度”、“在泉州設立泉州臺商投資區(qū)”、“在泉州設立‘海峽西岸金融合作試驗區(qū)’”等13條寶貴的建議。
當財產僅成為一個概念時,一種高度責任感的企業(yè)家意識在他身上生根、升華。
金鹿集團董事長張華安從老板漸變?yōu)槠髽I(yè)家的歷程,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可貴的啟示。
從變賣妻子首飾起步
1961年,張華安高中畢業(yè)便投軍成為一名偵察兵。隨后在長樂的7年軍旅生涯,練就了他軍人特有的剛強、堅忍的性格,為未來的“中國家庭衛(wèi)生殺蟲專家”成就埋下伏筆。
退役后,張華安被分配到泉州第五塑料廠,擔任行政管理員。
經歷十年浩劫,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大江南北之時,當時30多歲的張華安按捺不住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毅然放棄國企的“鐵飯碗”,投身商海。
“當時,蚊香是福建外貿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福建省外貿公司注冊的‘雄雞’牌蚊香,在國際市場供不應求,在廣交會上特別緊俏,全省有幾百家蚊香廠為省外貿公司貼牌生產‘雄雞’牌蚊香。另一方面,我覺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意識、環(huán)境意識肯定會加強,對家庭衛(wèi)生殺蟲方面產品的需求會逐步增加,所以那時我選擇了蚊香行業(yè)開始創(chuàng)業(yè)。”張華安回憶過去時,對記者這么說。
然而,資金、廠房、機器、技術等這些創(chuàng)業(yè)必需的基本要素,當時的張華安卻一無所有。
這些困難后來都在他的過人智慧下逐一解決。
廠房,他想到了南安木家具廠有一個閑置的木桶生產車間;機器,他通過貸款、賒賬“弄”到手;工人,原木家具廠18個年輕工人被他說動了,成為金鹿的第一支團隊;流動資金,他的妻子賣掉嫁妝、首飾,再加上私房錢湊足了2000元;技術,他的伯父曾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生產“拜拜香”,懂得配方,成了他的技術員。
“1981年的時候,我和這18位年輕工人就這樣‘揭竿而起’,開始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張華安說。
“攀不上外貿,只好做內銷”
金鹿的第一批蚊香生產出來了,張華安興沖沖地去找福建省外貿公司,希望他生產的蚊香也能貼上“雄雞”牌,沖進國際市場。
然而,對方一句“我們的供應商已經夠多了”,阻擋了他的腳步。外貿門檻擋路,難道只能選擇放棄?看著一箱箱剛剛“出爐”的新產品,張華安沒有沮喪,而是作出了一個在當時被認為特別大膽的決定???做國內市場。
這一決定,讓大部分同行都感到不可思議。當時國人大部分都用蚊帳,蚊香銷路極其不暢。當然,20多年后,生產“雄雞”牌蚊香的廠商幾乎都已銷聲匿跡,而金鹿蚊香卻越做越大,這種局面是當時大多數人始料不及的。
“當時供應省外貿公司貼牌生產‘雄雞’牌蚊香的廠家,全省有幾百家,幾乎每個縣都有。但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初,‘雄雞’牌蚊香出口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張華安說,“這幾百家蚊香廠的生產是有定額的,按計劃分配。比如一家較小的工廠每月只能供應20箱,顯得非常被動,企業(yè)的生死存亡都掌握在他人手上。所以,金鹿當時的偶然動作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大字報”廣告出奇效
十年浩劫后的第一次全國日雜商品交易會在鄭州舉辦。張華安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帶著他的兩名員工,千里迢迢趕赴鄭州參展。
“展銷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蚊香產品鋪天蓋地,當時老品牌的蚊香尚且很難銷出去,更不用說我們的產品了。去鄭州后的三天內,我們的產品無人問津,把我急得幾個晚上都無法入眠。”張華安說,“不過,第三天晚上,我突然來了靈感,想到了廣告,于是立刻叫醒同伴,到附近的文具店買紙和筆,寫了幾十張,三個人連夜跑遍鄭州城,在經銷商、采購商住的各大賓館,還有火車站、汽車站等地張貼。我讓同伴踩在我的肩膀上把廣告貼遍高墻。晚上買不到糨糊,我們就買了包子,吃了餡,用剩下的包子皮貼。”
似有天助,那時剛發(fā)生過一些歷史事件,人們對貼在墻上的紙非常感興趣。于是第二天,滿街的金鹿廣告引起轟動,廣告前都是人頭攢動???“金鹿牌高級蚊香:質優(yōu)不怕比,初購何須多,價格最優(yōu)惠,愿君試一試……”就是這幾句有點土的廣告詞,促使當時9個省、市的客戶與張華安簽下了購銷合同。金鹿蚊香賣出幾千箱,初戰(zhàn)大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