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周二,知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已經警告北京當局其已經發(fā)現(xiàn)證據,顯示中國太陽能企業(yè)從非法補貼中獲益。但是,布魯塞爾當局稱,在達成一項化解矛盾的協(xié)議后,目前不會采取行動。
歐洲公司指責中國競爭對手從不公平的國家援助中受益,使得他們去年能夠在歐洲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價值約210億歐元(約合280億美元)的太陽能電池板,迫使多家歐洲公司歇業(yè)。
中國和歐盟迄今為止涉案金額最大的太陽能糾紛大有擴大至包括紅酒和鋼鐵產品在內的更大范圍的貿易戰(zhàn),直至7月下旬中國與歐盟就太陽能電池板達成最低價格,緊張局勢才得以緩解。
了解情況的人士告訴路透社,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太陽能產業(yè)展開的9個月調查已經發(fā)現(xiàn),北京當局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規(guī)則,提供廉價貸款、土地、無息信貸額度,并對企業(yè)給予減稅優(yōu)惠政策。
這位拒絕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有清晰的跡象表明,當銀行決定向太陽能企業(yè)提供融資的條款時,(中國)政府的政策影響了它們的決定?!?/p>
另外一位消息人士稱,北京以及中國和歐盟制造商已經被告知調查結果。
根據歐盟法律,在達成最低價格的協(xié)議后,歐盟委員會不能再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實施其他制裁,但其調查可能會影響歐盟的自由貿易倡導者,如反對限制中國商品的德國和英國。
由于擔心得罪中國領導人,失去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的業(yè)務,柏林和倫敦當局認為,與歐盟和中國更大范圍的貿易關系相比,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傾銷的擔憂處于次要位置。
歐洲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而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
利用各國大力發(fā)展綠色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之機,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產量在2009年和2011年間翻了兩番,超過整個世界的需求。
中國公司否認接受非法補貼,稱規(guī)模經濟使他們能夠以比歐洲對手更低的價格出售太陽能光伏產品。
北京當局同樣指責歐洲補貼其太陽能產業(yè)。歐盟說,為刺激綠色能源發(fā)展而向太陽能終端用戶提供的援助是合法的,并稱中國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它直接幫助企業(yè)生產太陽能產品。
歐盟各國政府必須在12月決定是否支持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7月價達成的價格協(xié)議,并一直持續(xù)到2015年。此舉被認為是與中國打交道的一種妥協(xié),因為大多數(shù)歐盟政府反對向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限制性關稅。
該委員會的調查可能對中國電信企業(yè)產生一定影響。此前德古赫特表示,中國對“幾乎所有的東西”提供補貼,并公開指責這些企業(yè)在歐洲傾銷產品。
代表歐盟28個成員國處理貿易問題的德古赫特已經威脅稱,要發(fā)起可能導致對中國電信公司設備征收高額關稅的調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