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二批280兆瓦光伏電站全部13個項目的最終中標名單將在近期公布。《第一財經日報》昨天獲悉,所有13個項目可能全部以最低價中標,中電投由于在13個項目中報出了多達7個項目的最低價,可能成為最大贏家。另外,國華能源、華能等也可能中標部分項目。一家民營光伏企業(yè)的高管稱,國家能源局、地方政府可能會在原有項目上擴大土地面積,讓民企也從中分一杯羹。不過,對上述說法國家能源局未予評論,只是強調“有些低價是經過企業(yè)測算得出,不是亂報的”。
“國家隊”主導最低價
第二批28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涵蓋陜西、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新疆6個省(區(qū))的共計13個項目,本報曾報道此次最低上網電價0.7288元/千瓦時是由中電投下屬的黃河上游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黃河上游水電”)在競標“青海共和30兆瓦并網項目”投出的。另據記者掌握的信息,中電投還對青海、甘肅、新疆等地其他項目報出了最低價。而國華能源投資(神華集團下屬企業(yè))、華能新能源、內蒙古國電能源、包頭魯能白云鄂博風電等公司也投出了其他幾個項目(寧夏青銅峽、內蒙古巴彥淖爾及陜西榆林靖邊等地)的最低電價,不出意外的話,它們也將成為中標者。
按照國家能源局“合理的最低價”原則,上述報價有可能最終獲勝。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告訴本報,盡管有些公司可能認為低價對企業(yè)有壓力,而且中國作為一個光伏出口大國,上網電價這么低不利于企業(yè)海外談判,但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工程是以高價來中標的,“企業(yè)肯定是需要通過競爭才能拿到項目。”
本輪招標如果最終全部是最低價中標,那么與去年敦煌10兆瓦光伏并網項目的招標結果將有很大差異。當時,國家能源局選擇了第二低價1.09元/千瓦時作為中標價,放棄了國投電力提出的0.69元這一最低價。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指出,本輪13個項目的投標價中有很多低價,在0.7元~0.99元/千瓦時之間。且個別項目的所有競標者都把價格定在了1元以內,說明低價具有普遍性。而去年的敦煌項目中只有一家公司投出了低于1元的價格,其余項目都在1元以上,預示著0.69元可能是“不理性”的。當時江蘇省光伏協(xié)會也上書有關部門,認為不能以最低價作為參考價。
國家能源局前述官員指出,“低價并不是亂報,(企業(yè))要拿出測算結果。”汪劉勝也稱,雖然企業(yè)對項目盈虧前景使用不同的計算方式,但有一點很明白:目前多晶硅價、硅片價、光伏系統(tǒng)造價等成本都已相比2008年高峰期有明顯下降,如某公司想拿到該項目又不肯報低價,肯定會失敗。
對于部分企業(yè)可能因報低價而出現(xiàn)虧損的情況,國家能源局前述官員稱:“光伏電價本來就要不斷降價才行”。汪劉勝也表示:“現(xiàn)在德國等之所以對光伏需求較大,也是因為當?shù)卣o予了電價優(yōu)惠,讓光伏企業(yè)能獲得較好收益率。既然中國要做光伏產業(yè),必須進一步控制全產業(yè)鏈成本,完全靠國家出臺一些鼓勵政策是不現(xiàn)實的。通過電價招標,能倒逼各公司改進光伏生產工藝技術、提高發(fā)電轉換效率。只有這樣,才可能讓光伏產業(yè)盡快發(fā)展。”
民企參與大門未關
本次招標也有民企參與,如青海共和30兆瓦光伏并網項目中吸引了拓日新能、正泰、三安光電等多家民企,但這些企業(yè)投出的價格在1.1468元到1.21元/千瓦時之間,比中電投的0.7288元高出了60%,而拓日新能和廈門三安兩家公司在此項目中連預審都未通過。
一場國家隊可能大舉獲勝的比賽中,民企該何去何從?
一位光伏公司高層告訴本報,民企并非沒機會。一些民企正與國家能源局商議,是否可在同樣一個項目上擴大土地面積,再建設一個同等規(guī)模的電站。據雙方溝通結果來看,民企可能要參考項目最低上網電價才有機會參與。
對此,國家能源局上述官員稱,現(xiàn)在什么可能性都存在。因為這一做法并非無章可循。有媒體稱,中廣核中標敦煌10兆瓦光伏并網項目后,有關部門核準了國投華靖電力在此項目附近建設另一個10兆瓦并網項目的申請,投資方為當初投出0.69元/千瓦時最低價的國投電力,電價定在1.09元/千瓦時。(王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