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力——給力的鋼結構,加速的藍跑道
主人公:深圳體育場,大運中心,深圳灣體育中心
特殊技能:讓博爾特“飛”起來的跑道來到了大運賽場;98噸的鑄鋼節(jié)點在深圳誕生;有一棵“生命之樹”支撐著“春繭”。
2009年8月16日,“飛人”博爾特在柏林田徑世錦賽的跑道上玩“瘋”了,9秒58,他將自己在北京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的世界紀錄提高了0.11秒;8月 20日,還是博爾特,還是在這條跑道上,19秒19,“飛人”又將200米世界紀錄提高了0.11秒。那一屆田徑世錦賽,人們記住了博爾特風一般飛奔而過,也記住了那條見證奇跡甚至參與創(chuàng)造奇跡的跑道。
跑道是藍色的。
關于這條神奇的藍色跑道,兩年來,討論從未停止。有報道分析,藍跑道雖然用的也是塑膠跑道常用的聚氨酯顆粒,但妙在它既有彈性,又有相當?shù)挠捕?,其材料調配和鋪設技術無疑擁有最佳方案。也有人認為,“另類”的顏色創(chuàng)造了“藍色奇跡”,藍色讓人想到無邊無際的海和天空,人們會更愿意在藍色跑道上盡情跑下去……藍色跑道到底好不好,有多好?現(xiàn)在,深圳人有機會自己去體驗體驗了。7月27日,記者就站在這樣一條藍色跑道上,在這條鮮亮的藍跑道映襯下,曾經(jīng)見證過深圳體育史上無數(shù)輝煌時刻的深圳體育場,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記者了解到,這條國內甚至亞洲第一條藍色跑道材質為水溶性聚氨酯,鋪設時不再使用過去那種氣味刺鼻的膠水,也不需要明火,環(huán)保性大大提高。至于這條藍色跑道能為運動員提供多大的“加速度”?相信大運會時,運動員與跑道的對話將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科技的力量讓我們跑得更快,科技的力量也在最大程度地幫助我們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大運中心的三座體育場館呈三角形分布,每座場館都猶如一枚水晶石的造型,這樣的設計讓人耳目一新,也讓建設難度大大提高。
為了實現(xiàn)“水晶石”的設計效果,大運中心采用了國際上首創(chuàng)的單層折面空間網(wǎng)格結構——世界上有普通的折面結構,也有大跨結構,既折面又大跨而且是單層,“水晶石”在世界大型體育場館中“第一個吃螃蟹”。
新穎的結構除了美觀,還節(jié)省,6萬座的大運中心體育場,用鋼量只有1.8萬噸,相當于“鳥巢”用鋼量的40%;然而新穎的結構也帶來復雜的受力體系,帶來工藝上從未出現(xiàn)過的難點。最難攻克的難關就是鑄鋼節(jié)點,因為它是連接所有鋼架結構的關鍵,也是最主要的承重點。大運中心主體育場鋼結構工程的鑄鋼節(jié)點多達140個,最大的重達98噸,而以前國內生產(chǎn)過最大的鑄鋼節(jié)點只有40噸。如今,巍然屹立的“水晶石”印證著這一技術難點的成功突破。有趣的是,這樣的鑄鋼節(jié)點,國內首次應用也是在深圳,從10年前的三四噸重,到如今一個節(jié)點重近百噸,這個“大塊頭”的成長史,述說著深圳人的“闖”勁與“干”勁。正如一位參與設計論證的專家在回答質疑時所說的:“只要論證能做成,深圳就要做沒人敢嘗試的工程!”
“水晶石”的鋼結構,幾乎處處是難點,也幾乎處處都實現(xiàn)了科技發(fā)展的迅猛突破。在體育館的鋼結構施工中,深圳首次采用了國內領先的累積旋轉滑移新技術,將原計劃6個月完成5800噸鋼結構的施工任務硬是壓縮至95天就完成,創(chuàng)下了國內體育場館鋼結構施工的新紀錄,而且誤差不超過2毫米!
同是鋼結構,“春繭”更接近“鳥巢”的構造。網(wǎng)格使用了9000噸彎扭構件,鋼結構屋架既是結構構件,又具有裝飾功能,巨幅鋼架結構屋頂,地下則“生長”出巨大的鋼鐵鏤空樹干,在高處散發(fā)成樹冠模樣,酷似電影《阿凡達》中的“生命之樹”——她蔭蔽著兩旁的體育場和體育館、游泳館,也支撐著深圳灣畔這枚亮麗的“春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