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類?
三大類別:可回收物、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
記者:北京市將生活垃圾分成哪幾類?
陳玲:北京市一般將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包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紙張、書本、報紙、玻璃、瓶罐、金屬和塑料瓶等具有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可回收再利用物品。
廚余垃圾是指菜幫菜葉、剩菜剩飯、瓜果皮核、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餐廚垃圾是指賓館飯店、單位食堂等飲食服務中產生的廢棄油脂、食物殘渣等。
其他垃圾是指除以上類別之外的垃圾。
根據(jù)生活垃圾產生的不同區(qū)域,具體分類方法如下:
一是小區(qū)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3類。
二是單位辦公區(qū)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類;餐飲區(qū)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3類。
三是公共場所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
記者:餐廚垃圾與廚余垃圾的區(qū)別是什么?
陳玲:餐廚垃圾與廚余垃圾都屬于生活垃圾,而隨著實行生活垃圾分類,逐漸產生了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的概念,并有了二者的區(qū)分。首先,這兩種垃圾產生的場所不同。廚余垃圾主要產生于居住區(qū),包括居住小區(qū)、公寓區(qū)、別墅區(qū)等生活住宅區(qū)。餐廚垃圾主要產生于賓館、飯店、餐館、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等的食堂。
其次,二者主要成分不同。廚余垃圾主要是家庭廚房做飯產生的廢棄物,包括菜幫、菜葉、菜根,剩飯菜等;餐廚垃圾主要是餐館剩飯菜、油脂等。
記者:市民如何在家中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陳玲:市民在家中應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3類,并分別放置??苫厥瘴锟芍苯幼冑u給廢品回收企業(yè),或放入小區(qū)設置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市民應在家中廚房放置戶用廚余垃圾桶,單獨放置家庭產生的廚余垃圾,在投放垃圾時,應將其放入小區(qū)設置的廚余垃圾桶;除此之外家庭產生的垃圾應歸為其他垃圾,并采用單獨的垃圾桶存放。
能減盡減能分盡分能用盡用
3R原則下倡導各環(huán)節(jié)減量
記者:北京市生活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工作思路是什么?
陳玲:北京市生活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工作思路是遵循循環(huán)經濟中“減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再循環(huán)(Recycle)”的3R原則,倡導在生產、流通和消費各環(huán)節(jié)和領域盡量避免和減少廢物的產生。生產環(huán)節(jié)要盡量采用有利于循環(huán)再利用的材料,減少過度包裝生產;流通環(huán)節(jié)要減少過度包裝流通;消費環(huán)節(jié)要減少過度包裝、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盡力做到重復使用、物盡其用。同時,加強從垃圾收集、中轉到處理的全過程最大化分類減量和回收利用,改變傳統(tǒng)混合收集、運輸和處理的方式,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回收和處理。
記者:北京市生活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目標是什么?
陳玲:北京市將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和技術手段控制垃圾產生總量。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的工作意見》的要求,生活垃圾產生量增長率每年降低1~2個百分點,2012年下降到5%,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50%左右;2015年力爭實現(xiàn)生活垃圾產生量零增長,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65%左右。
記者: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生活垃圾減量?
陳玲: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按照生活垃圾“能減盡減、能分盡分、能用盡用”的原則,做好家庭內外的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工作,以舉手之勞的小行動,換取環(huán)境的大改變。
首先,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養(yǎng)成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的文明行為;其次,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選購簡易、大容量包裝產品;再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紙杯等一次性用品,減少廢棄物;另外,選購和使用再生材料制品,選購凈菜進家庭;最后,適量點餐、節(jié)約糧食、減少浪費,減少餐廚垃圾。
記者:北京市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的鼓勵政策有哪些?
陳玲: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在《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的工作意見》中明確“對在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區(qū)縣、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北京市出臺了《關于建立生活垃圾處理調控核算平臺的意見》、《北京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指標考核辦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獎勵辦法》等文件,采取生活垃圾“多產生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等措施,鼓勵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工作。同時,北京市每年對當年度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和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市級部門、區(qū)縣政府、鄉(xiāng)鎮(zhèn)政府、街道、社區(qū)、村莊、社會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