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郵件博弈的成分很多。歐鋼聯是在為歐盟造勢,爭取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談判砝碼??磥?中國政府公布的減排計劃(在2020年前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讓歐盟有些不安。”
在看到本報記者轉發(fā)的、來自歐洲鋼鐵聯盟的一封“挑戰(zhàn)”郵件后,一家中國大型國有鋼企的高層作出上述反應。
11月26日,在上述郵件中,歐鋼聯稱,希望即將參與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決策者們,能確保發(fā)達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減排協議問題上采取一致標準,一視同仁。并稱,如果碳排放量大的行業(yè),包括中國鋼鐵工業(yè),不受二氧化碳減排協議的制約,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將很難實現。
但中國鋼鐵行業(yè),對此顯然有著完全不同認識。
“氣候變化對策,既是科學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工業(yè)革命以來,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排放了幾百年,而我們才排放了幾十年。鋼鐵工業(yè)更是如此,他們人均累計鋼鐵消耗量遠遠超過我們,只談當前責任,顯然是誤導。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們就不要發(fā)展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華菱鋼鐵(000932,股吧)總經理曹慧泉說,“而且,現在是全球化的經濟體系,我們的排放量,也與國際分工關系密切。”
在曹慧泉看來,“我們堅持發(fā)展中國家承擔'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肯定是一個合理的對策。”
不過,“減排”對中國鋼鐵業(yè)“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已是業(yè)界共識。“我相信,政府將出臺更多減排的配套措施。”鋼鐵業(yè)專家、原首鋼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戴國慶說。
一封來自歐鋼聯的“戰(zhàn)書”
“無中國鋼鐵業(yè)的努力,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繼續(xù)上升。”11月26日,在表達對哥本哈根會議的期待時,歐鋼聯矛頭直指中國鋼鐵業(yè)。
歐鋼聯稱: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未來數十年的鋼鐵產量增長預期最高。
12月1日,該機構再度發(fā)話稱,即使中國實現“在2020年前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這仍將導致,至202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將增加75%-90%,即55億噸-68億噸二氧化碳,比歐盟目前的排放總量還要高。”
具體到中國鋼鐵業(yè),歐鋼聯稱,中國鋼鐵業(y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全球鋼鐵行業(yè)總排放量的50%,而歐盟27個成員國僅占比8%。
在歐鋼聯看來,現行的減排政策對歐盟鋼企“不夠公平”。一方面,它們要遵守全球最嚴格的氣候變化政策,另一方面,他們又面臨來自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鋼企的激烈競爭。
歐盟稱:“與1990年相比,到2020年,歐盟鋼企將至少減少20%的碳排放量。現在,鋼鐵生產在技術上已經接近極限,但我們仍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在突破性技術的研究上追加投入。”
而歐鋼聯的最終目標是,“簽署公平性協議,必須在每噸產品的碳排放量上,為所有鋼廠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的機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