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人妻,精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新聞 > 今日焦點 » 正文

中外對話:中國該如何走上脫碳減排之路

發(fā)布時間:2012年3月8日 來源:中外對話

....

  南非召開的聯(lián)合國德班氣候會談近期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首次達成共識,最終同意就減排目標做出某種承諾。


  這一進展,不論其真實性為幾何,也不論其是否是另一場扯皮的開始,可以肯定的是,將會在美國、中國、印度等排放大國國內引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引發(fā)了他們對各自國家在全球減排過程中所扮演角色的思考。


  其實,這一問題在中國國內早已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眾多的聲音都在呼吁政府轉變目前這種高耗能的資源密集型增長模式。而在近兩期的五年計劃中,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氣候變化減緩兩項目標也都被擺在了更為顯著的位置上。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談判上,中方曾承諾在2020年前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不僅如此,中國政府還對2020年之后的溫室氣體排放軌跡進行了分析,針對2050年之前各主要產能和用能部門的減排脫碳方案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在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類似模型的基礎上,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開發(fā)的“2050年低碳發(fā)展路徑模型”也即將完成。然而,到目前為止,中方既未提出任何具體的長期減排目標,也未將其細節(jié)提交公眾展開討論。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格蘭瑟姆研究所與奧地利應用系統(tǒng)分析研究所(IIASA)近期對中國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國從(當前以煤炭為主、石油依賴進口的)新興經濟體轉型為(廣泛依靠非化石能源、脫碳減排程度和能源效率雙高的)經濟強國的發(fā)展途徑。


  研究采用IIASA 的(發(fā)電、化石燃料和生物質資源的開采及轉化等)產能部門脫碳減排能源技術模型,并結合格蘭瑟姆研究所針對(交通運輸、建筑、工業(yè)等)主要用能部門的脫碳減排分析方法,重點提出了一些發(fā)展路徑。


  沿著這些路徑,中國將有可能實現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其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將有可能降低到目前預測的80億到90億噸的三分之一左右。與國際能源署(在其《能源技術前景2010年報告》中所采用的)在近似如常發(fā)展情境下所預計的160億噸排放相比,這一數字要低得多。


  在對很多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模型分析后發(fā)現,針對脫碳減排,通用的解決方案就是在取暖、公路和軌道交通、以及工業(yè)生產過程中逐漸提高電力使用,改變以化石燃料為主的發(fā)電模式,轉為以可再生能源、核能、化石燃料三位一體的能源結構,并同時輔以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這一方案也同樣適用于中國。至少從技術層面而言,到2050年,該方案能夠將中國電力部門的碳排放強度減少到十五分之一,使平均每度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50克以下。


  這一排放強度與英國2030年的目標相仿。通過建立多品種低碳能源結構體系,這一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該方案實施過程中,所有國家都會面臨著種種挑戰(zhàn),不僅僅是中國。


  例如,為了降低太陽能光伏技術(PV)的成本,推動CCS技術的產業(yè)化,就需要對研發(fā)進行不斷投資,這正是促進技術大規(guī)模推廣的關鍵;對風電技術不斷進行扶植也是確保這一技術推廣使用的關鍵所在;將核能作為關鍵技術必須仔細權衡是否能夠保證鈾的供給,如果不能就需要通過提高反應堆的效率或者采用代用燃料(釷)反應堆來解決原料不足的問題;氣候變化,及其對降雨和水資源供給造成的影響將是眾多能源技術、尤其是水力發(fā)電無法回避的問題。

2頁 當前為第 1[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jié)能環(huán)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