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黨雙忍
人是靈性的、可以永續(xù)利用的資源,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區(qū)域、一個組織發(fā)展最重要的資產。但是,開發(fā)這種資源,投資這種資產,確實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在去年的12月18日,曾寫下一博文《筷子里面挑旗桿的風險》。最近,在組織選拔干部過程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味。
科長提拔之后,出現(xiàn)職位空缺,需要選拔后繼者,填補空位子。在一個機關單位內部,這可是一件關系全局的大事。對于單位來說,這是一次機會:可以通過人事布局調整,優(yōu)化干部結構,激發(fā)工作熱情,形成有利于單位科學發(fā)展的新格局。對于個人來講,這更是一次機會:人生有限,工作時間有限,晉升機會更有限。再者,晉升職位,不僅涉及本位,還涉及上下左右關系人。晉升的科長,其能力和品質,不僅事關本位職責、本人前程和實際利益,也事關相關者的職責、前程和實際利益。也就是說,人事調整涉及一個群體的“共同利益”。所以,人事調整牽動每一個職員的“神經”。黨政機關執(zhí)掌公共事務,黨政機關人事調整,不僅關系群體“共同利益”,更關系“公共利益”,這種人事調整首先要考慮“公共利益”需要。在一個公共機構內部,個人利益、群體利益和公共利益激蕩奔流、對撞融合。機構的最高當局需要兼容三者利益,并為最后的決定者。
現(xiàn)在,大小單位人事調整都要講究個“競爭上崗”。職位出現(xiàn)空缺,符合晉升任職條件、又具有就職意愿的人,自愿申請報名,通過資格審查后,進行競爭演講,然后全員參與測評打分,然后再根據(jù)測評情況確定考察對象、發(fā)布考察公告、進行任職考察。因為人事調整涉及群體“共同利益”,所以人事調整期間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個期間,也可以說是“關鍵時期”、“非常時期”。有一個成語叫做“利令智昏”。越是利益攸關的時候,越是暴露一個人品質修養(yǎng)、內在本質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也是觀察人、認識人、考驗人最具有“穿透力”的時候。
無容置疑,“競爭上崗”是一種科學的用人機制?,F(xiàn)在的問題是,一些人陷入認識誤區(qū),思維簡單化、機械化,曲解了競爭機制,以致產生惡性誤解、滿腹牢騷、怨天尤人,甚至情緒失控。其實,在一個公共單位內部,“競爭上崗”并不單是在人事調整期間。倒是相反,等到人事調整期間,上崗競爭過程的大部分時間已經結束!說得再明白點,“競爭上崗”是全天侯、不間斷的競爭,大部分競爭不在人事調整期間,而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在做人做事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一個單位內部,尤其是不足百人的單位,大家一起工作,長年累月,耳濡目染,息息相通。大家之說以認同是“一個單位”,共同的身份只是一個方面,更具意義的是共同的規(guī)范、共同的信息、共同的利益。一個單位類似于一個“熟人共同體”。一個人的秉性、人品、本事,單位內部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而這里的“知”、“曉”,來自“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中,是日復一日,循環(huán)累積的結果;這里的“知”、“曉”,來自“素面”而不是“濃妝”,是“玉汝于成”、“千錘百煉”的結果;這里的“知”、“曉”,是“本來面目”,是最天然、最生態(tài)的坦露。所以,這里的“知”與“曉”,具有穩(wěn)定性、真實性和可信性。因此,應當提煉、升華這里“知”與“曉”的內涵和品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