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芬蘭)在我們生活的蘇州這座美麗城市,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專門為了別人的方便而在城市中“逐臭”,卻很少被人留意。他們就是常年工作在城市“地下”的管道疏通工。在蘇州排水管理單位,這個群體由十人組成,專門負責(zé)古城區(qū)的“清腸”工作。在十來年間,他們一共疏通了30多萬米排水管道。
這個群體,帶頭的是河南人羅延銀。見到羅延銀的時候,他正在閶胥路上的一口窨井里作業(yè)。窨井有5米多深,羅延銀穿著橡膠服,戴著面具、手套,正麻利地從烏黑的污水中大把大把往外掏堵塞管道的垃圾。記者想湊近看仔細,但剛跨近窨井,一陣濃烈的惡臭撲面而來。一旁的工人見狀說:“一般人都受不了這味。”“我們習(xí)慣了,已經(jīng)不覺得特別難受了。”說話間,幾個人已經(jīng)連續(xù)從井下拉上來好幾桶又黑又臭的垃圾。
眼看著垃圾已經(jīng)裝了三四蛇皮袋,羅延銀這才招呼上邊的人:“通了,上! ”兩個人以最快的速度把羅延銀拉了上來。脫下工作服、摘下面具,這是個個子不高的中年人。話雖不多,但是要他講講工作中的故事,羅延銀卻是信手拈來,因為“故事實在太多了”。
羅延銀說,管道疏通工的苦和累是其次的,“這份工作的危險性可能隨時要人命”。窨井里可能會有硫化氫氣體,這是種劇毒氣體,一旦進入人體,四五秒鐘就能致命,比電還快。羅延銀就曾死里逃生過一回。 2002年在敲開舊學(xué)前地下排水管一處“悶頭”時,在有所準備的情況下羅延銀還是吸到了硫化氫。被迅速吊上來的時候,羅延銀已是臉色煞白、大口嘔吐,好在氣體不是特別濃,羅延銀才逃過一劫。他介紹,在外地,干這一行的年年出人命。“冬天,井下溫度特別低,但有時候只能靠手來挖垃圾;夏天,井下惡臭無比,老鼠、蒼蠅、蛆蟲樣樣有,熱得戴不上面罩,但工人還要踩到惡臭的污水中,清理浸滿糞便、油污的垃圾和磚石……”市排水管理單位有關(guān)負責(zé)人這樣描述羅延銀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這還不算,他們的工作是24小時制的,接到電話,哪怕是深夜零點,哪怕是剛剛坐下捧起飯碗,也要在第一時間往外沖。 ”
正是有了這群“逐臭的人”,城市管道才能保持暢通,但城市也沒有忘記他們。 2007年2月,羅延銀當(dāng)選為2006年度蘇州市“十佳新蘇州人”;2007年5月,他又成為蘇州首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wù)?/span>”的外來農(nóng)民工;2008年4月,作為農(nóng)民工代表羅延銀赴南京參加了江蘇省工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2008年9月,又赴北京參加了“中國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


免責(zé)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