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的弱堿性水,測一測你喝的水是弱堿性的嗎?”這是某礦泉水品牌播放率極高的一則礦泉水廣告。廣告中提出了一個飲水新概念——弱堿性。“弱堿性水有益健康”,人們不禁疑惑:難道我們平時喝的水都不健康?到底應該喝什么水呢?
然而弱堿性水真的等于健康水嗎?看了此品牌的廣告,一位朋友直言不諱:“按照這種理論,是不是大家今后都不要再喝碳酸飲料,更不能喝醋,吃糖醋排骨,最好找點石灰水喝喝,才有益身心健康?”話雖偏頗,但也確實道出了人們心中的疑惑。
世界水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醫(y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李復興教授就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的弱堿性水”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他表示,通常講的人體PH值為7.35-7.45,指的是人體血液的PH值,而不能理解為人體的PH值。
目前市面上的包裝飲用水的pH值一般都是呈現(xiàn)弱酸性至中性,天然礦泉水有時因為其中的礦鹽種類不同,可能呈現(xiàn)弱酸性至弱堿性,但在科學上亦沒有任何定論指出飲用水的酸堿性和健康有關系。天然礦泉水是由于富含各種礦物質,因此才被認為有益健康。
pH值是一種表征酸堿狀況的理化學指標,利用物質溶液中溶離的氫離子濃度對數(shù)值來表征,pH=7為中性,pH<7為酸性,pH>7則為堿性。正常情況下,純水的理論pH值為中性,但因為水中可能本來就溶有一些礦物質離子,或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接觸形成碳酸根離子,因為使得多數(shù)的水呈現(xiàn)pH微酸性,亦有少數(shù)呈現(xiàn)pH微堿性。因此pH值只是一種理化性質的表征現(xiàn)象。
食品(包括飲料、水類)的酸堿性則是營養(yǎng)學的概念,是指該食品消化代謝后能使身體最終呈現(xiàn)的屬性,與該食物本身的pH 值(表征理化酸堿值)無關。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在于飲食均一、平衡,包括酸堿性食品攝入的平衡;不論是酸性或堿性食品,都應該多樣化的攝取, 但現(xiàn)代人的飲食偏向三高 (高脂肪、高蛋白、高糖), 恰好這些食品多為酸性食品,會使人體體質最終呈現(xiàn)酸性,且易造成現(xiàn)代人健康上的三高問題(高血脂, 高血糖與高血壓),故膳食營養(yǎng)學才提倡多攝入堿性食品;但此平衡與食品本身的pH 值表征酸堿性完全無關聯(lián)。很多堿性食品本身的Ph值反而是酸性的, 故將食品代謝后造成身體酸堿性的變化等同于食品本身的pH 值,是一種概念上的錯誤。而以pH試紙來測試食物的表征酸堿值, 并進而推論其與健康的關系, 更是一種曲解科學的錯誤做法。
人體的胃液中含有鹽酸等其它高強度酸,這使胃液平均pH值為2.0,進食后提高到pH3-4;胃內的酸性消化環(huán)境, 是要確保食物能適當?shù)谋环纸?/span>, 并可抵御食物中的細菌, 故相對于胃內的酸性消化環(huán)境,飲用水pH的偏酸性或堿性是高度稀釋而表現(xiàn)非常弱的, 影響也非常有限。在日常飲食中,人體也常攝入一些低pH值的食物,如檸檬汁pH值2.4,醋pH值2.8;因為這些仍屬于pH表征弱酸性食品,消費這類食品均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其中甚至有些是可以促進體內酸堿平衡的堿性食品。總之,要由飲水的pH值直接判定對健康的影響是不可能的,進食pH值偏弱酸或弱堿性的飲用水,終究被胃內消化液(胃酸)調整而在胃內保持為pH值酸性。好自然凈水器為您例出以下常見食品酸堿性與pH 值列表:
食品
|
pH 值
|
食品酸堿性
|
食醋
|
2.8
|
堿性
|
蘋果汁
|
3.5
|
堿性
|
啤酒
|
4.5
|
堿性
|
茶水
|
5.5
|
堿性
|
海帶
|
7.5
|
堿性
|
肉、蛋黃
|
- -
|
酸性
|
面包、糖
|
- -
|
酸性
|
胃內消化液
|
2.0
|
- -
|
我國生活飲用水標準中規(guī)定了pH值范圍,主要目的在管制水處理工藝的正確性,以及確保輸送管路不受影響,世界各國權威機構亦均認為pH值與飲用水本身的健康與安全性無關。另中國飲料工業(yè)協(xié)會在2007年也出具了官方性的意見, 認為目前并沒有權威部門得出PH值超越6.5~8.5的飲用水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結論。
食品對人體酸堿性的影響與食品pH值無關;很多低pH 值食品為堿性食品。以水pH值偏高或偏低論飲食酸堿平衡屬于概念范疇的錯誤。人體胃液pH值2.0,飲用水中所表現(xiàn)出的pH 值偏高或偏低對人體無影響;水的pH值并不是健康-安全指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