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公元前210年,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這支偉大的軍隊就走到了歷史的盡頭,歷經五百年沒有衰竭過的戰(zhàn)斗力轉瞬間土崩瓦解,這樣的事實仍舊令人嘆息,請萬博士分析一下,大秦帝國迅速衰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萬博士:從文化角度看,商鞅變法使得秦人更加注重功利,他們滿懷激情,開拓進取,他們相信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種文化傳統(tǒng)決定了他們的崛起,同時也埋下了覆滅的種子。賈誼認為,秦亡的原因是“取之守之者無異也”。用現代語言來詮釋,就是他們用奪取天下的方法管理天下,用創(chuàng)業(yè)的暴力慣性來進行經營管理,沒有適時實現從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轉換。秦始皇的戰(zhàn)爭思維不但沒有及時冷卻,反而在一片頌歌里飄然起來,明顯表現出面對治世時的應對缺陷,這是大秦帝國衰敗的主要原因。?
王熙鳳:嬴政先生自己怎么看這個問題??
秦始皇:確實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并不完全。結束了“兵革不休,士民疲敝”的混戰(zhàn)局面后,我們面臨著如何治理國家的現實。萬博士剛才說的,我們沒有從創(chuàng)業(yè)者轉換為管理者,實際上,我們進行過有益的探索,其中焚書坑儒,就是著名的探索,還有大秦帝國郡縣制的實施,難道不是一種探索?至于說我在歌功頌德中一片飄然,未必如此,有些事情,像泰山封禪之類的事情,截至現在,我還是不后悔當初的決定。?
王熙鳳:還要請萬博士分析一下,大秦帝國的覆滅對于現代企業(yè)經營的意義。?
萬博士:我剛才的話還沒有說完。有一點可以肯定,大秦帝國在統(tǒng)一六國后,盡管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官僚結構,但并沒有形成與之配套的管理體系,即秦國的中央集權制官僚結構還是依靠武力支撐的。這一點,我想嬴政先生不會否認吧??
秦始皇:這才是問題的實質,我們沒有形成與大秦帝國當年的軍事文化相適應的政治文化體系,這是大秦帝國覆滅的主要原因。?
萬博士:高度集權窒息著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大大降低了大秦帝國應付社會動蕩的彈性,這是造成大秦帝國統(tǒng)治危機的根本原因。還有,秦朝立國十六年,可以說是斬斷了社會精英階層自主上升的道路,大量能人異士有錢有根基的就像項梁叔侄、張良一樣轉入地下從事反秦事業(yè),沒錢沒勢力的就埋首民間,等待機會的到來。?
王熙鳳:焚書坑儒對于后世企業(yè)管理有什么影響?萬博士怎么解釋??
萬博士:焚書坑儒反映了一個溝通不暢的管理問題,至于有人說的秦始皇是偏聽李斯一人,缺乏管理者必要的耐性與胸襟,這顯然是一種武斷的說法。如果秦始皇真是這樣的人,那就不會有大秦帝國的輝煌業(yè)績。?
王熙鳳:有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修建長城有些可笑,修個長城把自己圍在中間,就自以為“皇圖永固”了,這是明顯的掩耳盜鈴的做法,嬴政先生怎么看這個問題??
秦始皇:呵呵,持這種看法的人也太小看我了,萬里長城只是軍事策略,并不是政治行為。?
萬博士:我也同意這種看法。?
王熙鳳:最后,我們還要從正面分析一下,秦始皇的用人策略,這才是今天問題的核心。?
萬博士:秦王嬴政雖然為人刻薄,但在使用人才方面,是沒有什么問題的。既有容才之量,也有用人的本事。嬴政高度重視人才,不管是誰,只要有才能,能夠為秦國的發(fā)展作出貢獻,他都加以任用,使他們?yōu)樽约嘿u命。大梁人尉繚曾經給嬴政提了一個好的建議,讓嬴政出巨資賄賂六國的大臣,從內部瓦解敵人。這種做法表面上看似乎花費巨大,但卻能夠獲得很大的實際利益。嬴政立即實施了這一建議,并且對尉繚禮遇有加,尉繚要走,秦王甚至愿意讓出自己使用的好東西給他。但尉繚不愿意和嬴政長久交往,便暗地里議論了嬴政一番之后,拔腳開溜,卻不幸被嬴政發(fā)覺,被逮了回來。不過,嬴政并沒有大發(fā)雷霆,將他投入監(jiān)獄,而是執(zhí)意挽留,任命他為秦國太尉,始終聽從他的建議,從而作出了很多正確決策。?
王熙鳳:從現代企業(yè)管理的角度看,秦王嬴政的用人策略對于我們有什么啟示??
萬博士:對每個企業(yè)來講,人才問題都顯得非常重要??梢哉f,一個企業(yè)在事業(yè)上所取得的成功,無不是其人才戰(zhàn)略的成功。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容才的雅量,才能真正做到用好人才。所謂容人之短,并不是說要袒護、縱容別人的短處,而是說不要求全責備,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對別人的短處有所容忍,因為越是在某些方面冒尖的人,其短處往往也越顯眼。古人“以人小惡,忘人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此外,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不僅要能夠容人之短,而且還要善用人之短。因為有些優(yōu)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往往是相對的。?
王熙鳳: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訪談只能到此結束,謝謝大家,也謝謝萬博士和嬴政先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