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行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后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于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慮地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發(fā)現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fā)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傷害那只老鼠,他向村民要了一只貓來飼養(yǎng)。
得到了貓之后,他又想到了:“貓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頭奶牛,這樣那只貓就可以靠奶牛生活。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后,他發(fā)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頭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莊中,找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帶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奶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后,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半年以后,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故事的哲理
做好任何事都要明確目標,并基于目標看待眼前的問題。萬不能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去創(chuàng)造一個更大的問題,最終南轅北轍!為此,決策者必須時刻謹記目標,并學會通過二次決策,來保證一次決策的質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