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干法脫硫。
傳統(tǒng)是用石灰蘇打(CaO-Na2CO3)干粉來除去煙道內廢氣所含的SO2。從而得到干粉狀鈣鹽和鈉鹽及未反應的干燥粉塵的混合產物的方法。此法可以達到自動控制的目的,但效率不及濕式脫硫法,可靠性也還有待提高。
2、新工藝發(fā)展現(xiàn)狀。
由于傳統(tǒng)工藝存在效率低、操作復雜等特點,在科技的發(fā)展和環(huán)保要求下,許多國家已不局限于傳統(tǒng)經典工藝。所以,新工藝不斷被研究開發(fā)出來。
2.1荷電干式噴射脫硫(CDSI)法。
此法是美國ALANCO公司開發(fā)的專利技術。其技術核心是吸收劑以高速通過高壓靜電電暈充電區(qū),得 到強大的靜電荷后,被噴射到煙氣中,擴散形成均勻的懸浮狀態(tài)。由于粒子表現(xiàn)的電暈,增強了活性、縮短了反應時間,從而有效提高了反應效率。此法投資及占地 僅為傳統(tǒng)濕法的10%和27%。但其脫硫效率相對較低。
2.2電子束照射(EBA)法。
其原理是在煙氣進入反應器之前先加入氨氣,然后在反應器中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照射煙氣,使水蒸氣與氧 等分子激發(fā)產生氧化能力強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使煙氣中的SO2很快氧化,產生硫酸。再和氨氣反應形成硫酸氨。其主要特點是系統(tǒng)簡單,操作方便,過程易于 控制,副產物可用于生產化肥。脫硫成本低于傳統(tǒng)方法。但此法需要大功率、長期溫度的電子槍,同時需要防輻射屏蔽。
2.2.3脈沖電暈等離子體(PPCP)法。
是日本專家增田閃一在EBA法的基礎上提出的。由于省去了昂貴的電子束加速器,避免了電子槍壽 命短和X射線屏蔽等問題。所以世界許多科學家競相研究。它是靠脈沖高壓電源在普通反應器中形成等離子體,產生高能電子。此法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投資是 EBA法的60%。除以上介紹的以外,近年發(fā)展的新工藝還有ABB公司開發(fā)的新型集成半干式脫硫(NID)法,適合于海邊工廠的海水脫硫工藝、常溫精脫硫 工藝等。
3、FGD工藝的比較與選擇。
無論選擇何種FGD工藝,其經濟上總是要虧損的,但它保護了環(huán)境,產生了社會效益。通常在考慮選擇工藝時,要求在滿足排放標準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成本,其中包括一次投入成本和運行成本;同時還要考慮二次污染和產物處理。所以通常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方法。
4、新工藝發(fā)展趨勢。
當今我國脫硫技術還是依靠國外進口設備為主。國產化的設備還處在60年代水平。從各項資料分析表明,國外最新脫硫技術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4.1除塵、脫硫、脫氮一體化。
由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同是國家限制排放的污染物,而分開處理明顯增加了設備的投資和空間的占用。所以,一體化也勢在必行。EBA法現(xiàn)在已經可以達到同時脫硫脫氮的目。但脫氮效率僅20%左右。還有待改善。
4.2自動化技術更加明顯。
最新的幾個脫硫工藝更多的是向干法脫硫方向發(fā)展,而干法脫硫是最容易達到自動化目的。這也是向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電子技術靠攏。相應的,其科技含量也將越來越高。
4.3生產成本不斷下降。
從表一可以看出新工藝的脫硫成本相對較低,在這個講究經濟效益的時代要想不被淘汰,其各項成本應越低越好。
由于我國現(xiàn)存工業(yè)公司對污染控制更多還是靠國家強制執(zhí)行,沒有自我改善的意識,所以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還很難改變從國外進口先進設備的現(xiàn)狀。而何時能夠實現(xiàn)國產化,何時才能真正把煙氣脫硫的成本降下來有待進一步研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