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目前電廠濕法脫硫入口煙溫高、脫硫耗水量大、脫硫效率低、煙囪腐蝕嚴重、及煙囪周圍石膏雨等現(xiàn)象,本文對濕法脫硫裝置前后設置煙氣再熱系統(tǒng)方案進行研究,提出設置煙氣再熱系統(tǒng)對濕法脫硫、煙道煙囪腐蝕的影響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
關鍵詞:濕法脫硫,煙氣再熱,石膏雨擴散
一、引言
目前,我國電廠石灰石一石膏濕法脫硫(FGD)仍是主要脫硫方法,占92%以上。大多數(shù)不設置煙氣再熱系統(tǒng)。脫硫吸收塔入口煙氣溫度約在120~160℃之間,吸收塔出口凈煙氣溫度一般在45~55℃之間。吸收塔入口煙溫高,造成的主要影響有濕法脫硫裝置耗水量大,脫硫效率低,吸收塔直徑增大,投資造價升高。
吸收塔出口煙溫低,一是煙氣抬升的擴散能力低,在煙囪附近形成水霧,污染環(huán)境。二是煙氣溫度在露點以下,會有酸性液滴從煙氣中凝結出來,既所謂的“石膏雨”現(xiàn)象,又會造成吸收塔出口下游設備低溫腐蝕[1]。
二、煙氣再熱系統(tǒng)原理
目前電廠使用的煙氣再熱系統(tǒng)根據(jù)換熱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氣—氣換熱器(GGH),另一種是熱媒水作為介質循環(huán)的氣—水—氣換熱器(MGGH)。
GGH主要有兩種形式:
傳統(tǒng)的回轉式GGH和管式GGH。相較于回轉式GGH,管式GGH沒有煙氣泄露。
傳統(tǒng)的回轉式GGH換熱系統(tǒng)無換熱介質,不是靠傳導作用傳熱,而是通過回轉的換熱結構在原煙氣區(qū)吸熱,轉至凈煙氣區(qū)時放熱來實現(xiàn)熱量傳遞的,結構上比較緊湊,煙氣處理量大,但漏氣量大。導致凈煙氣被污染,脫硫效率降低。另外,低溫區(qū)的結垢和腐蝕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目前電廠的超低排放改造中基本不再采用此種換熱形式。
管式GGH原煙氣通過管壁的熱傳導作用加熱凈煙氣,無煙氣泄露,但傳熱系數(shù)較小,煙氣處理量小,易發(fā)生低溫腐蝕。堵灰和磨損問題。
MGGH一般以水作為換熱介質進行冷熱煙氣的換熱。工質在密封的熱管內部,在熱流體端吸熱,至冷流體段放熱,同時熱量通過管壁傳導給管外的冷流體。該換熱系統(tǒng)無泄漏,占地面積小,煙氣冷卻段和再熱段可分別布置于脫硫前后煙道上,布置相對靈活,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換熱器。
以下以濕法脫硫裝置前后設置MGGH系統(tǒng)對電廠的設計、運行影響進行分析。
三、設置MGGH對濕法脫硫系統(tǒng)水耗量的影響分析
目前電廠
鍋爐的排煙溫度約在120~160℃之間。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這么高的排煙溫度,對于大部分電廠均采用的石灰石一石膏濕法脫硫系統(tǒng)而言,需要在噴淋吸收塔內用大量的工藝水來降溫,最終使煙氣溫度平衡到45—50℃左右后排放,這部分熱量對于脫硫系統(tǒng)來說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屬于白白浪費掉。
以某2×300MW電廠為例,進入FGD煙氣溫度原設計值為120℃時,脫硫系統(tǒng)耗水量為2×60t/h,后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增設MGGH系統(tǒng)后,脫硫入口煙氣溫度由120℃降低至90℃時,脫硫系統(tǒng)耗水量減少至2×40t/h.以年利用小時數(shù)5000小時計算,2×300MW機組年節(jié)約用水量約20萬噸,以每噸脫硫用水3元計算,可年節(jié)約費用60萬元。
四、設置MGGH對濕法脫硫效率的影響分析
設置MGGH可以降低吸收塔入口煙氣溫度。煙氣溫度對脫硫效率的影響主要是:脫硫效率隨吸收塔進口煙氣溫度的降低而增加,這是因為一方面脫硫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不利用脫除SO2化學反應的進行,另一方面,吸收塔的煙氣溫度越低,越有利于SO2氣體溶于漿液,形成HSO3-;因此,石灰石濕法煙氣脫硫系統(tǒng)中,可采用MGGH裝置,降低吸收塔入口煙氣溫度,以提高脫硫效率。
增設MGGH煙氣溫度由120℃降低至90℃,經計算,進入FGD工況下煙氣量減少約8%,對改造項目,不改變吸收塔直徑的情況下,煙氣流速降低,煙氣與吸收塔漿液反應時間增加,有利于提高脫硫效率。另外,煙氣流速降低有利于吸收塔除霧器的性能保證,煙氣攜帶液滴含量減小,石膏雨產生幾率減小,同時會減少吸收塔內壓力損失。對新建項目,則可以減小吸收塔直徑,從而減小吸收塔的體積,投資造價會降低。
五、設置MGGH對濕法脫硫后煙囪防腐的影響分析
濕法脫硫后煙氣應為強腐蝕性濕煙氣;濕法脫硫煙氣經過MGGH再加熱后的煙氣應為強腐蝕性潮濕煙氣。2008年以來,濕煙氣(煙囪脫硫改造工程或新建脫硫煙囪工程)單筒式煙囪出現(xiàn)了較嚴重的滲漏腐蝕現(xiàn)象,有的已威脅到了煙囪鋼筋混凝土筒壁的安全可靠性。基于此,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煙囪設計規(guī)范》(GB50051-2013),明確規(guī)定單筒式煙囪中排放的煙氣類型限定于干煙氣和潮濕煙氣。
因此,對于原設計為單筒式鋼筋混凝土類型煙囪,本著不改變原煙囪結構型式的前提下,應對脫硫后濕煙氣設置MGGH(煙氣再熱系統(tǒng))系統(tǒng),將濕法脫硫后濕煙氣加熱為潮濕性煙氣排放。配合煙囪內壁防腐,使煙囪安全可靠運行。增設MGGH對按套筒式設計的濕煙囪防腐壓力也會大大減輕,延長煙囪使用壽命。
六、設置MGGH對污染物擴散及減少“石膏雨”的影響分析
由于濕法煙氣脫硫后煙氣處于濕飽和狀態(tài),易形成“石膏雨”現(xiàn)象,但“石膏雨”不會對環(huán)境增加總的污染物排放量,因此從宏觀上對整個環(huán)境不會造成影響,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加大。不過由于煙氣溫度較低,煙氣的抬升高度會降低,會造成煙囪周圍局部范圍(通常在電廠圍墻內)的污染物濃度升高,而遠處污染物濃度會降低。
設置MGGH將脫硫后溫度為45~60℃的煙氣加熱到70—80℃,使煙氣遠離水的露點溫度,從而避免水蒸氣凝結而形成石膏雨。
七、結語
綜上所述,濕法脫硫系統(tǒng)設置MGGH系統(tǒng)降低脫硫入口煙溫,升高脫硫出口煙溫,會減少脫硫系統(tǒng)水耗,提高脫硫效率。減少電廠周圍會產生“石膏雨”現(xiàn)象,有利于煙氣污染物擴散。有利于煙囪防腐,尤其是對改造項目的單筒式鋼筋混凝土煙囪,很有必要設置MGGH系統(tǒng)加熱煙囪排煙溫度。
參考文獻
[1]孫克勤,鐘秦.火電廠煙氣脫硫系統(tǒng)設計建造及運行[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2]杜雅琴.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設備及運行[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商,2014..
作者簡介
楊濤(1980-),男,工程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廠機務設計工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