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水處理過程中什么情況下要加PAC與PAM,比例是多少?
PAC為聚合氯化鋁,PAM為聚丙烯酰胺,前者為絮凝劑,后者為助凝劑,通常聯(lián)合使用,一般情況下先加PAC,后加PAM,有時可能需要加酸或堿調節(jié)PH.
兩者主要用于混凝沉淀池,即物化處理工段,工業(yè)廢水處理中常用.
如果處理工藝為先生化后物化,則投加量PAC約0.1%(國標,10%有效含量),PAM約1-3ppm,即每萬噸水分別投加PAC約10噸,PAM10-30kg.
如果工藝為先物化后生化,則將以上投加量加倍.
實際的投加量根據(jù)水質有所不同,需要根據(jù)現(xiàn)場微調
2、污水處理中PAC及PAM的投加量約是多少
具體情況試驗確定,大體如下
PAC 配置濃度10%--20% 投加量1——2ml/L
PAM 配制濃度1——2‰ 投加量1——2ml/L

3、PAC、PAM 的投加量及配置濃度經驗數(shù)
PAC的配制濃度大多數(shù)在30%左右,投加量差別很大,具體還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決定
PAM的配置濃度在0.5‰-2‰左右,大多都用的1‰,實際投加量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左右
兩種同時使用的時候多次實驗確定一個效果和成本最合適的比例,可以PAC多點也可以PAM多點,效果第一,然后再來控制成本
4、 PAC,PAM同時同點投加對絮凝有沒有影響?
當然有影響!PAM直接把PAC網(wǎng)捕在一起,影響了PAC對污水的混凝、凝聚作用.應該先加PAC再加PAM.
5、PAC和PAM作用是一樣的嗎?能同時加入?.
不一樣,PAC絮凝效果好,但礬花碎,PAM起助凝效果,能讓PAC形成的礬花聚成團狀有助于沉淀,一般PAC和PAM搭配使用,先加PAC后加PAM
6、 PAC、PAM處理廢水的原理
PAC是常用的無機鹽混凝劑,是聚合氯化鋁,PAM是國內常用的非離子型高分子絮凝劑,分子量150萬-900萬,商品濃度一般為8%.PAC的作用是通過它或者它的水解產物的壓縮雙電層、電性中和、卷帶網(wǎng)捕以及吸附橋連等四個方面的作用完成的,將能被氧化劑氧化造成COD的顆粒物質沉淀下來過濾掉,從而降低了COD,顆粒物質的沉淀,毫無疑問的降低了ss,所謂BOD是指水中有機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要的氧量,它反應了在有氧的條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量,如果說這些有機物被沉淀去除的話BOD就會降低.而PAM是高分絮凝劑,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具有在顆粒間形成更大的絮體由此產生的巨大表面吸附作用.降低水中的各項指標的原理同上.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水處理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說不一定利用絮凝和混凝劑都能降低水中的各項指標,如果水中的有機物質全部溶解,不成為膠體,也沒有以顆粒狀形式存在的情況下,投加絮凝劑和混凝劑作用甚微.

7、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鋁在污水處理中哪個效果好?
聚丙烯酰胺就是PAM
PAM在水處理工業(yè)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原水處理、污水處理和工業(yè)水處理3個方面.在原水處理中,PAM與活性炭等配合使用,可用于生活水中懸浮顆粒的凝聚和澄清;在污水處理中.PAM可用于污泥脫水;在工業(yè)水處理中,主要用作配方藥劑.在原水處理中,用有機絮凝劑PAM代替無機絮凝劑,即使不改造沉降池,凈水能力也可提高20%以上.所以目前許多大中城市在供水緊張或水質較差時,都采用PAM作為補充.在污水處理中,采用PAM可以增加水回用循環(huán)的使用率.
氯化鋁應用范圍廣,適應水性廣泛.易快速形成大的礬花,沉淀性能好.適宜的PH值范圍較寬(5-9間),且處理后水的PH值和堿度下降小.水溫低時,仍可保持穩(wěn)定的沉淀效果.堿化度比其它鋁鹽、鐵鹽高,對設備侵蝕作用小.
所以明顯聚丙烯酰胺的效果要好一些
8、PAC PAM怎么用
(1)、PAC和PAM不是必須一起用的,一般的用于水的絮凝反應時,一般是先加PAC再加PAM(陰離子),如果用于污泥的調理,就是污泥脫水的用.就是只加PAM(陽離子);
(2)、用PAC、PAM時是先要配成溶液再用泵打到廢水或污泥里.一般配置濃度PAC:5%左右;PAM5‰左右;
(3)、不同的廢水所投加的藥品量是不同的,需要通過小試試驗來確定,在經濟的前提下哪一種投加量效果好,就用哪一種濃度;
(4)、PH一般需要為堿性8~10左右,自己也可以通過小試試驗來確定一個最佳PH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