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業(yè)生產部在車間會議上,要求所屬員工都要振作精神,為迎接“旺期”來臨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維持現場秩序。但在辦公室,管理人員還是悠然自得;不是在看起報紙、就是在“談笑風生”。試問,這樣會產生效果嗎?
作為宣導者(管理人員),他們的“威嚴”作風和實際“姿態(tài)”形成的反差,能成為一個讓員工心悅誠服的上級嗎?若然,認為行為矯正管理,僅僅是矯正員工的行為哪就是大錯了。
誰可控制哪些作為管理的控制者呢?管理人員如何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來身先士卒。這便引伸出過程受控力的問題,它是過程問題解決與管治力的培養(yǎng),源自職責管理人員的工作投入和積累,是為了最終解決而且避免重復的問題出現,更可成為企業(yè)文化的執(zhí)行方式。
筆者(佟天佑)的經驗和顧問心得:控制不是如何駕馭下屬,若能夠使員工受到管理人員權力的支配,很容易引起下屬的反感、產生抵觸,甚至對抗。也不應簡單理解為“指揮與命令”運用職權使下屬服從。
比如,一份報告或其他提交上來的文件不太完整,合適的說法是“就其所涉及的內容而言,還是很不錯的”。假若完全是一派胡言或者離題太遠,可以說你看不懂。遇到毫無希望的事情一定要設法避開關系,讓別人去做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工作。如果不得不進行全盤否定,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先提兩件好事:“你在實施改組過程中所做的工作非常出色,我尤其感到高興的是,你有效地領導了員工圓滿完成任務。”
然后才提兩件壞事:“但需要提醒你的是,在壓力下你容易犯錯誤,因為你沒有檢查生產流程,也沒有與我商量以確保萬無一失。而在愚弄復雜或異常的情況下,以上兩點非常重要。”
末了再提一件好事:“總而言之,我對整個工作的進展非常滿意,如果不是你的努力,事情不會完成得這么快,這么好。”
筆者(佟天佑)認為:作為管理人員,控制不僅僅是駕馭下屬;“威嚴”作風和實際“姿態(tài)”是需要很好地協(xié)調的,能成為一個讓員工心悅誠服的上級,正是從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入手,才有可能擦出和諧的“火花”。試想,對下屬:我是上級通常是正確的,你們不聽從,因而問題出現了。下屬是怎樣的看法呢?相信不僅僅反映出一種處事態(tài)度且是人格的評鑒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