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生物膜反應器(Sequencing Biofilm Batch Reactors)簡稱SBBR,又稱膜SBR(BSBR)[1],是在SBR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改良工藝。由于其工藝簡單,基建、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好,因而受到了國內外水處理專家的廣泛關注。筆者通過SBBR與SBR反應器的清水充氧試驗,對兩個反應器的氧傳質特性進行了對比研究,以期為SBBR工藝的放大設計和工程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1 試驗原理
空氣中的氧向水中轉移的過程通常用雙膜理論來描述,可用公式(1)表示:
dC/dt=Kla(C*-Ct) (1)
式中:Ct—t時(min)溶解氧的質量濃度,mg/L;
C*—飽和溶解氧的質量濃度,mg/L;
KLa—傳質系數,min-1。
令C0及Ct分別代表t=0及t=t時水中溶解氧的質量濃度,由式(1)得:
進行積分并整理得:
lg[(C*-C0)/(C*-Ct)]=(Kla/2.303)t (3)
由公式(3)即可求得KLa。
本試驗采用特性參數(KLa)20和氧轉移效率EO2來評價SBBR與SBR的氧傳質特性[2]。
氧轉移效率EO2可以用公式(4)來計算:
EO2=VKla(C*-C)/(Qg×ρO2) (4)
式中:V—反應器容積,m3;
Qg—曝氣強度,m3/s;
由于試驗條件的限制,每次測量的溫度不同,必須進行溫度修正,將(KLa)t,統(tǒng)一到(KLa)20,溫度修正可用公式(5)[2]:
(KLa)20=(KLa)t/1.02t-20 (5)
式中:t—反應器內介質溫度,℃;
2 試驗裝置
試驗裝置為兩有機玻璃圓柱,內徑220mm,高1400mm,總容積53.2 L,有效容積45.6 L,其中一反應器內裝YCDT立體彈性填料。生活污水間歇進入反應器,周期運行??刂破骺煽刂七M水、厭氧、好氧、排水、閑置、排泥等操作過程。試驗所用生物填料為YCDT型立體彈性填料。該填料是一種將耐腐蝕、耐溫、耐老化的拉毛絲條穿插固著在耐腐蝕、高強度的中心繩上,使絲條呈立體輻射狀態(tài)均勻排列的懸掛式立體彈性填料,填料單元直徑為180mm,絲條直徑0.35mm,比表面積為50~300m2/m3,孔隙率大于99%。
3 試驗方法
進行傳質特性研究時,采用了平行對比試驗方法、,即設置兩個同型號反應器,反應器一加掛填料(SBBR)而另一反應器未掛填料(SBR),在相同的操作控制條件下,研究兩者氧傳質的異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 將反應器內注滿清水,并啟動空氣壓縮機,調節(jié)轉子流量計將進氣量控制在選定值上。
② 向反應器內投加還原劑Na2S03和催化劑CoCl2進行脫氧。Na2S03投加量按1 mg/L溶解氧加10mg/L計算。CoCl2投加量為2mg/L。大約1min后溶解氧測定儀指針置零,表明反應氣內溶解氧為零。
③ 為了糾正每次測量的零點計時誤差,每次測量統(tǒng)一在溶解氧測定表盤指數升至0.1mg/L時作為充氧過程的計時零點。
④ 反應器內溶解氧大約每增加1mg/L,就記錄下所對應的時間,直至反應器內溶解氧接近飽和。
4 試驗結果及討論
氧傳質測定結果見表1。(KLa)20和EO2值計算結果見表2,其圖形表示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無論是否加掛填料,反應器的(KLa)20 值均隨著曝氣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當曝氣強度較小時,兩種反應器的(KLa)20值接近,當曝氣強度較大時,SBBR的(KLa)20值明顯高于SBR,即兩種反應器的(KLa)20 值隨曝氣強度的增加速率不同。當曝氣強度從0.12 m3/h增大到0.4 m3/h時,SBR的(KLa)20加值增大了3.0倍,而SBBR的(KLa)20值增大了3.7倍。對兩種反應器的(KLa)20值作趨勢分析,從圖1上的趨勢線可以看出,SBBR的(KLa)20值趨勢線的斜率為0.6665,而SBR的(KLa)20值趨勢線的斜率為0.4024,這說明SBBR的(KLa)20值增長速率要比SBR的快1.66倍。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分析如下:
當曝氣強度較小時,反應器內氣泡密度較小,氣泡上升速度較慢,填料對氣泡的切割、截留作用不明顯。當曝氣強度增大時,氣泡密度增加,氣泡上升速度加快。在SBR反應器內,由于沒有阻擋物,可以觀察到氣泡幾乎垂直上升。在 SBBR反應器內,由于填料的緣故,可以觀察到氣泡無法垂直上升,其上升速度減緩,上升軌跡復雜、多變,反應器內氣液兩相擾動加劇。SBBR反應器內隨著曝氣強度增加,液體紊動程度增大,在加強傳質的同時,氣泡被填料分割加劇,較小氣泡的增多增加了氣液傳質界面,總的結果強化了傳質過程,并且這種效果隨曝氣強度增加有增大趨勢。故SBBR顯示出傳質優(yōu)越性。
從表2可以看出,SBR的EO2值隨著曝氣強度增加反而減少,而 SBBR的EO2值隨著曝氣強度的增加而增加。SBR反應器內曝氣強度達到0.18m3/h時,EO2值達到最大,然后EO2值走勢呈下降趨勢,原因是曝氣強度達到0.18 m3/h后繼續(xù)增大,氧傳質效果增加不明顯,而系統(tǒng)供氧量大大增加,造成氧轉移效率逐步下降,曝氣強度越大,能耗越大。SBBR反應器不同,隨著曝氣強度的增加,氧傳質系數的增加高于供氧量的增加,因此提高了氧轉移效率,從而節(jié)約了能耗。
表1 氧傳質測定結果 曝氣強度
/(m3·h-1) 反應器 項目 測定結果 水溫/℃
0.12 溶解氧Ct/(mg·L-1) 0 1.2 2.4 3.6 4.8 6.0 28
SBBR 充氧時間/min 0 2.40 4.82 7.13 10.78 19.10
lgC*/(C*-Ct) 0 0.0724 0.1594 0.2684 0.4141 0.6350
SBR 充氧時間/min 0 2.47 5.17 8.75 14.07 21.24
lgC*/(C*-Ct) 0 0.0724 0.1594 0.2684 0.4141 0.6350
0.18 溶解氧Ct/(mg·L-1) 0 1.2 2.4 3.6 4.0 6.0 7.0 7.3
SBBR 充氧時間/min 0 1.56 3.12 4.68 6.68 10.08 16.31 19.43 28
lgC*/(C*-Ct) 0 0.0724 0.1594 0.2684 0.4141 0.6350 0.9950 1.1851
SBR 充氧時間/min 0 1.47 2.97 4.77 7.18 13.23 18.98 22.15 27
lgC*/(C*-Ct) 0 0.0711 0.1561 0.2619 0.4021 0.6103 0.9319 1.0875
0.24 溶解氧Ct/(mg·L-1) 0 1.2 2.4 3.6 4.0 6.0 7.0 7.3
SBBR 充氧時間/min 0 1.05 2.12 3.13 4.50 6.72 9.82 15.50 25.5
lgC*/(C*-Ct) 0 0.0690 0.1510 0.2523 0.3846 0.5758 0.8515 0.9727
SBR 充氧時間/min 0 1.11 2.23 3.88 6.83 9.96 15.39 18.13 27.5
lgC*/(C*-Ct) 0 0.0717 0.1578 0.2651 0.4080 0.6224 0.9620 1.1331
0.30 溶解氧Ct/(mg·L-1) 0 1.2 2.4 3.6 4.0 6.0 7.0 7.3
SBBR 充氧時間/min 0 0.87 1.68 2.52 3.65 5.30 7.82 9.10 27
lgC*/(C*-Ct) 0 0.0711 0.1561 0.2619 0.4021 0.6103 0.9319 1.0875
SBR 充氧時間/min 0 0.98 2.12 3.62 6.43 9.35 14.44 17.01 27.5
lgC*/(C*-Ct) 0 0.0717 0.1578 0.2651 0.4080 0.6224 0.9620 1.1331
0.40 溶解氧Ct/(mg·L-1) 0 1.2 2.4 3.6 4.0 6.0 7.0 7.3
SBBR 充氧時間/min 0 0.67 1.32 2.02 3.03 4.92 7.40 8.64 27
lgC*/(C*-Ct) 0 0.0711 0.0711 0.1561 0.2619 0.4021 0.6103 0.9319
SBR 充氧時間/min 0 0.78 1.57 2.62 4.75 6.90 10.67 12.56 27.5
lgC*/(C*-Ct) 0 0.0717 0.1578 0.2651 0.4080 0.6224 0.9620 1.1331
表2 氧傳質特性參數計算結果 特性參數 反應器 不同曝氣強度(m3/h)的傳質特性
0.12 0.18 0.24 0.30 0.40
(KLa)20
/min-1 SBBR 0.0680 0.1199 0.1493 0.2102 0.2524
SBR 0.0588 0.0985 0.1240 0.1322 0.1790
EO2
/% SBBR 2.85 3.35 3.12 3.52 3.17
SBR 2.46 2.75 2.60 2.21 2.25
5 結論
①SBBR和SBR的(KLa)20值均隨著曝氣強度的增加而增加。SBBR的(KLa)20 值增長速率要比SBR(KLa)20值是SBR的快1.66倍,當曝氣強度為0.3m3/h 時,SBBR的(KLa)20值是SBR的1.59倍。
②SBR的EO2值隨著曝氣強度增加而減少,而 SBBR剛好相反,其EO2值隨著曝氣強度的增加而增加。對SBBR反應器來說,增大曝氣強度能提高氧轉移效率。當曝氣強度為0.3m3/h時,SBBR的EO2值也是SBR的1.59倍。SBBR具有更好的氧傳質能力和更高的氧轉移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麗珍,廖應棋.SBR技術的研究及進展 [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2001,22(3):58—61.
[2]許保玖.當代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講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5.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