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屆“世界水日”。
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5%是無法飲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過十億的兒童、婦女及男人無法獲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來維持他們的基本需求。在許多層面,水資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本屆的主題就是“關注水質”。
“水質”這一概念,通常具有雙重含義:一是指水的性質,即水與其中所含的各種其他物質共同構成的綜合特性,它包容了環(huán)境水質體系的各種特征和過程;二是指水的質量,即人類現(xiàn)代生產與生命健康對水質特性所要求達到的水平,它包含人類生活和生產對水質提出的需求和保證達到要求的水質轉化方式,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核心內容就是水質安全。
人類對水質與健康關系的認識存在一個過程。最初,對于飲用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人們主要關心的是致病微生物。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關心飲用水中污染物對健康的慢性影響(如癌癥和老年癡呆癥),這一認識過程恰好與“二戰(zhàn)”后環(huán)境中化合物數(shù)量的增加有關,隨污染物數(shù)量的增加與慢性病的流行在時間和數(shù)量上相吻合。這一過程也說明,水處理工藝改造以及水質標準的修訂應是一個動態(tài)的與時俱進的過程。隨著微量分析化學和生物檢測技術的進步,以及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積累,人們對水中微生物的致病風險和致癌有機物、無機物對健康的危害的認識得到不斷深化,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世界各國相關機構也紛紛修改原有的或制訂新的水質標準。
根據(jù)對世界各國水質標準現(xiàn)狀的分析,世界衛(wèi)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標準則》、歐盟《飲用水水質指令》以及美國環(huán)保局(USEPA)《飲用水水質標準》,這三部標準的制訂原則和重要的水質參數(shù)反映了當今飲用水水質標準的特點。 了解和把握水質問題的現(xiàn)狀與趨勢,對于我們重新審視和修訂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滿足不斷提高的飲水水質需求,加強對人體健康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多年來我國的水質標準共頒布了4次,從開始的16項增加到現(xiàn)在的106項,每次標準的修改制訂都增加了水質檢驗項目并對一些指標的限制更為嚴格。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后,水利部即確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為“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因此從1994年開始,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飲用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用水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關注水質,關注飲用水與健康是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而普及科學的飲水知識是企業(yè)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巧合的是“關注水質,關愛健康 ”恰恰是水凈化業(yè)界領軍企業(yè)歐維士科技的企業(yè)服務宗旨。據(jù)介紹,為慶祝歐維士科技在中國第365個銷售平臺的建立,實踐讓生命之水回歸自然,真情奉獻自然與健康,同時讓人們了解我國水質狀況和水源保護的有關知識,共同保護水源地和飲用水安全,歐維士科技聯(lián)合全國365區(qū)域服務中心,于3月22日第18屆“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之日起,在歐維士365個銷售區(qū)域內聯(lián)合舉辦“歐維士健康水年”。全年開展免費上門水質檢測活動,啟動歐維士“365”百萬健康行,推動“六星”專業(yè)水質服務,體驗健康新生活。同時啟動“世界水日”的主題“關注水質”大型宣傳活動,承擔水處理業(yè)界領軍企業(yè)應盡的社會責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