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在海爾集團組織的一次干部培訓班上,海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提出了一個很像“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如何才能讓石頭在水上漂起來”?學員們眾說紛紜,有人說:“把石頭掏空”;有人說:“把石頭放在木板上”;有人說:“做一塊假石頭”……張瑞敏都一一予以否定。這時,海爾集團副總喻子達頓悟:“用速度”,張瑞敏一聽馬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并斬釘截鐵地說:“對,就是用速度,《孫子兵法》上不是也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勢也。’這就是說,只要用強勢,給予石頭足夠的速度,它就能在水上漂起來”。為了證實這個問題,張瑞敏接著說:“大家可能都記得,兒時在河邊用石頭打水漂,石頭之所以能在水面上連續(xù)跳躍而不沉下去,就是因為我們給了它足夠的速度”。
原來如此,只要給石頭足夠的速度,它就能在水上漂起來而不沉下去。同樣的道理,在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企業(yè)經營也需要一定的速度,只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快人一拍的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企業(yè)才能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反之亦反。
基于這樣的認識,速度就成了海爾始終不變的追求,多年來,無論海爾戰(zhàn)略口號如何變化,追求速度的理念都始終未變。在海爾人看來,速度可以出奇制勝,速度可以沖擊規(guī)模,速度可以以弱勝強。因此,在別人散步的時候,海爾人已經在跑步,在別人跑步的時候,海爾人已經在狂奔。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搶在競爭對手前面,搶在顧客反應前面,搶在市場機會前面,搶在自己的計劃前面,第一時間響應市場,第一時間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第一時間滿足顧客的需求,第一時間把計劃執(zhí)行到位。
正是憑借這樣的速度,海爾這個創(chuàng)辦于1984年的小小電冰箱廠,經過26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強勢進口品牌的夾縫中不斷發(fā)展壯大,如今不僅鑄就了全球第一品牌的行業(yè)地位,品牌價值高達812億元,而且實現年營業(yè)額1220億元,成了名副其實的質量好、服務好、口碑好的中國家電行業(yè)的“巨無霸”?,F在完全可以這樣說,沒有與時間賽跑的高速度,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海爾。
相形之下,不得不提出這樣一個個問題,我們有少數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什么老是趕不上趟呢?問題的關鍵,恐怕就是這些企業(yè)犯了一個不易察覺的——以自己的速度決定市場速度的錯誤。這些企業(yè)在做決策時,總是這樣考慮,原來做這個事情需要一個星期,計劃縮短3天,是快了吧,在具體執(zhí)行中,通過努力,又提前一天,是提速了吧。其實,與海爾相比,這都不叫速度。海爾的速度——是以市場的速度決定自己的速度。做這件事,市場需要一天完成,就必須一天完成,而且要在一天時間里把這件事做對、做好、做到位。否則,即使你與自己比,提前5天完成了這件事,殊不知,你與市場要求比,已經慢了一拍,與海爾比,你就慢了關鍵的一步。倘若長此以往,你的企業(yè)在競爭中還可能獲勝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不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