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微軟一段時間后,我開始嘗試站在一個換位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比如,我和我的直接上司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時,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領導,用這樣的方式問我的下屬,他的感受會是什么。如果我把自己的目標定位為下一步成為部門經理,我就不斷開始考慮如果給我一個團隊,我將如何去做。
帶著這種心理,我對微軟的認識迅速超越了早期的興奮和隨之而來的迷茫。微軟公司的管理理念、運行模式、市場運作等一系列東西,在我眼前漸漸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
對于初進微軟的我來說,一些貌似不起眼的細節(jié)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和啟發(fā)。比如,微軟每年都有兩次評比,是由員工的直接經理來給員工評分,這個分數(shù)將直接影響員工的晉升與否和獎金多少。由于公司要求,評分的結果要呈正態(tài)分布,比如要求3分(5分制)以下的員工必須占到25%,所以經理們評分時不能當老好人,也就沒有辦法對下面的員工進行包庇。同時,所有的員工也要給經理的各項指標打分,通過統(tǒng)計會顯示出,他在人員管理的哪些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哪些方面尚有不足。
后來我才知道,這樣的制度雖然在歐美很多大公司里并不罕見,但微軟在這個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激勵文化。微軟認為,軟件行業(yè)特別需要員工的創(chuàng)造力。在一套嚴格的制度下,員工會成為很規(guī)矩的人,但員工的潛力也僅會發(fā)揮到70%就被限制住。而微軟要求每個員工都能發(fā)揮100%的潛力。所以微軟獨有的激勵文化能使員工在做到70%時,給員工提供更多的資源,為員工指出繼續(xù)前進的方向,以鼓勵他們達到100%。
微軟也特別重視普通員工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在微軟,一位軟件工程師的工資甚至可以比一位副總裁還高。這是其他公司沒有的機制。我認識一位在微軟工作了十幾年的非常優(yōu)秀的軟件工程師,他的工資就高過許多副總裁。其實他有很多次機會晉升至管理層,但他都一一拒絕。他告訴我,第一他對管理沒有興趣,第二他就想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技術上。按照傳統(tǒng)的企業(yè)觀念,不從事管理工作的員工,工資肯定上不去。但按照微軟的價值觀,評定職員收入高低的標準是依據(jù)其對公司的貢獻而非職位。微軟每年還會在它的5萬名員工中評選出30~40名比爾·蓋茨總裁杰出貢獻獎,這個分量極重的獎項是面對每一名普通員工的。正因為有了這套機制,微軟使那些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更多的激情—“公司給我的資源也夠了,給我的待遇也夠了,給我的榮譽也夠了,夫復何求?”
這些觀察和思考,日后都成為我在微軟學到的重要管理方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