銨鹽是什么?氨與酸反應的生成物都是由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稱為銨鹽。
銨鹽廢
水處理研究介紹:某化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含季銨鹽廢水COD高達25000 mg/L,為難處理的高濃度特種有機廢水。本試驗研究了厭氧→好氧→絮凝組合工藝處理含季銨鹽廢水的可行性和處理效果,使該廢水達到COD<100mg/L的排放要求。
1 材料與方法
1.1 廢水水質
試驗用廢水采用某化工廠排出的綜合廢水,該廢水含有季銨鹽、異丙醇等有機物,日排放量約為20 m3,COD為18 000~25 000 mg/L,BOD5為7 020~9 750 mg/L,BOD5/COD為0.39左右,屬于可生化真溶液廢水。由于該廢水有機物濃度高,將其適當稀釋后作為試驗用水,其水質見表1。
表1 試驗用廢水水質
1.2 試驗方案與工藝流程
針對該廢水的水質特點,采用厭氧→好氧串聯(lián)工藝進行動態(tài)模擬試驗。該工藝利用有機物厭氧水解酸化,將廢水中某些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轉化為較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從而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xù)好氧生化處理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水解酸化工藝已成功地應用于含難降解有機物廢水的處理。
1.3 試驗裝置
厭氧生物反應器:內徑為14.5cm,高為2m,有效容積為30L,反應器內懸掛半軟性填料;好氧生物接觸氧化反應器:內徑為11cm,高為2.3m,有效容積為20L,反應器內懸掛軟性填料。
1.4 接種污泥
生物菌種為優(yōu)勢菌加魚塘底泥(兼氧性污泥),經(jīng)一周馴化掛膜后,逐步加入設定濃度的含季銨鹽廢水和N、P營養(yǎng)物,進行動態(tài)生化試驗。
1.5 分析項目
COD、BOD5、pH、濁度均采用標準方法測定。
2 銨鹽廢水處理結果與討論
2.1 厭氧水解酸化
馴化掛膜穩(wěn)定后,在所設定的工況條件下開始試驗運行,定期取樣分析。處理結果見表2。
表2水解酸化處理結果
2.2 好氧生物接觸氧化處理
好氧接觸氧化法處理銨鹽廢水處理,具有耐沖擊負荷,無污泥膨脹和維護方便等優(yōu)點。采用一級好氧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出水中的COD仍然達不到排放標準,后又增加了一級好氧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有效容積20 L)。試驗結果見表3和表4。
表3 一級好氧處理結果
注 進水為厭氧生物反應器出水
由表3可知,含季銨鹽廢水經(jīng)一級好氧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后,BOD5/COD比值從0.5左右下降到0.38左右,但廢水還具有可生化性,故應增加二級好氧生物接觸氧化反應器。表4可知,經(jīng)二級處理,出水COD<150 mg/L,BOD5/COD比值在0.25左右,說明在此濃度廢水中可生化降解物質已很少。
2.3 絮凝處理
含季銨鹽廢水中COD為2 000~3 000 mg/L,經(jīng)過厭氧→兩級好氧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后,出水COD>100 mg/L,且略有余濁,故進行絮凝后處理。分別采用硫酸鋁、聚合鋁(PAC)和氯化鎂為絮凝劑,石灰為助凝劑,試驗結果見表5。
表5 生化法出水的絮凝后處理
由表5可知,經(jīng)絮凝沉淀后處理,出水COD<100 mg/L,但從效果看聚合鋁(PAC)最好。因此,當含季銨鹽廢水中COD<3000 mg/L時,經(jīng)厭氧→兩級好氧→絮凝處理后,出水COD<100 mg/L,水質清澈透明,達到廢水排放標準。
2.4 含季銨鹽廢水處理工藝
根據(jù)試驗結果及分析,采用厭氧→兩級好氧→絮凝組合工藝可以有效地處理難降解的含季銨鹽廢水,使廢水中COD總去除率達96%以上,出水COD<100 mg/L。含季銨鹽廢水處理工藝如圖1。
?、俳?jīng)厭氧水解酸化處理后,含季銨鹽廢水的BOD5/COD比值可提高到0.51左右,證實了水解酸化可提高該廢水的可生化性。
②當含季銨鹽廢水進水COD<3 000 mg/L時,經(jīng)過厭氧→二級好氧處理后,COD總去除率可達95%,出水COD<150 mg/L。
?、郛斝跄齽?PAC)投加量為50 mg/L時,COD去除率可達30%以上,出水COD<100 mg/L,濁度小且無色,達到廢水排放要求。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