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質(zhì)
在常溫常壓下,較低濃度的臭氧是無色氣體。當濃度達到15%時,呈現(xiàn)出淡藍色。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溫常壓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氣高約13倍,比空氣高25倍。但臭氧水溶液的穩(wěn)定性受水中所含雜質(zhì)的影響較大,特別是有金屬離子存在時,臭氧迅速分解為氧氣。在純水中分解較慢。臭氧的密度是2.14g/L(℃,0.1MPa)。沸點是-111℃,熔點是-192℃。臭氧分子結(jié)構(gòu)是不穩(wěn)定的,它在水中比在空氣中更容易自行分解。 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列于表1-1。
臭氧在不同溫度下的水中溶解度列于表1-2。
臭氧雖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0倍,但是在實用上它的溶解度甚小,因為他遵守亨利定律,其溶解度與體系中的分壓和總壓成比例。臭氧在空氣中的含量極低,故分壓也極低,那就會迫使水中臭氧從水和空氣的界面上逸出,使水中臭氧濃度總是處于不斷降低狀態(tài)。
表1-1 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
項目
|
數(shù)值
|
分子量
|
47.99828
|
熔點,℃
|
-192.7+(-)0.2
|
沸點,℃
|
-111.9+(-)0.3
|
臨界狀態(tài) 溫度,℃
|
-12.1+(-)0.1
|
臨界狀態(tài) 壓力,Mpa
|
5.46
|
臨界狀態(tài) 體積,cm3/mol
|
147.1
|
臨界狀態(tài) 密度,g/cm3
|
0.437
|
密度 氣態(tài)(℃,0.1Mpa),g/L
|
2.144
|
密度 液態(tài)(90K),g/cm3
|
1.571
|
密度 固態(tài)(77.4K),g/cm3
|
1.728
|
粘度(液態(tài)),Mpa·S在77.6K時
|
4.17
|
粘度(液態(tài)),Mpa·S在90.2時
|
1.56
|
表面張力,Mn/m在77.2K時
|
43.8
|
表面張力,Mn/m在90.2K時
|
38.4
|
等張比容(90.2K)
|
75.7
|
介電常數(shù)(液態(tài),90.2K),F/m
|
4.79
|
偶極距,C·m(D)
|
1.84×10 (0.55)
|
熱容(液態(tài),90-150K),F/m
|
1.78+0.006(T-90)
|
摩爾氣化熱,在161.1K時
|
14277
|
摩爾氣化熱,在90K時
|
15282
|
摩爾生成熱,KJ/mol
|
-144
|
表1-2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溫度,℃
|
溶解度,g/L
|
0
|
1.13
|
10
|
0.78
|
20
|
0.57
|
30
|
0.41
|
40
|
0.28
|
50
|
0.19
|
60
|
0.16
|
化學(xué)性質(zhì)
臭氧很不穩(wěn)定,在常溫下即可分解為氧氣。臭氧、氯和二氧化氫的氧化勢(還原電位)分別是2.07、1.36、1.28伏特,可見臭氧在處理水中是氧化力量最強的一種。臭氧的氧化作用導(dǎo)致不飽和的有機分子的破裂。使臭氧分子結(jié)合在有機分子的雙鍵上,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的自發(fā)性分裂產(chǎn)生一個羧基化合物和帶有酸性和堿性基的兩性離子,后者是不穩(wěn)定的,可分解成酸和醛。
臭氧與無機物反應(yīng)
除鉑、金、銥、氟以外,臭氧幾乎可與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反應(yīng)。臭氧可與K、Na反應(yīng)生成氧化物或過氧化物,在臭氧化物中的陰離子O3實質(zhì)上是游離基。臭氧可以將過渡金屬元素氧化到較高或最高氧化態(tài),形成更難溶的氧化物,人們常利用此性質(zhì)把污水中的Fe2+、Mn2+及Pb、Ag、Cd、 Hg、Ni等重金屬離子除去。此外,可燃物在臭氧中燃燒比在氧氣中燃燒更加猛烈,可獲得更高的溫度。
臭氧與有機物反應(yīng)
臭氧與有機物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反應(yīng):一是普通化學(xué)反應(yīng);二是生成過氧化物;三是發(fā)生臭氧分解或生成臭氧化物。如有害物質(zhì)二甲苯與臭氧反應(yīng)后,生成無毒的水及二氧化碳。所謂臭氧分解是指臭氧在與極性有機化合物的反應(yīng),是在有機化合物原來的雙鍵的位置上發(fā)生反應(yīng),把其分子分裂為二。由于臭氧的氧化力極強,不但可以殺菌,而且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味等有機物,這是它的優(yōu)點,然而它的自發(fā)性分解性、性能不穩(wěn),只能隨用隨生產(chǎn),不適于儲存和輸送,這是它的缺點。當然,如果從凈化水和凈化空氣的角度來看,由于其分解快而沒有殘留物質(zhì)存在,又可以說成是臭氧的一大優(yōu)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