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2.2.1 酸化時間對結果的影響
圖2為酸化時間與TOC除去率的關系曲線。
由圖2可以看出,在三種廢液中,TOC除去率隨著酸化時間的延長而增大。在酸化時間為3.5h時,除去率達到了最大值(為92%,93%及95%)。在這之后延長酸化時間,除去率保持不變。說明3.5h是酸化時間的最佳點。
2.2.2 觸媒添加量對結果的影響
圖3是光觸媒的添加量與TOC除去率的關系曲線。
由圖3可以看出,對于三種廢液,TOC除去率隨著光觸媒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2.0g時TOC除去率達到了最大值,之后如果繼續(xù)添加光觸媒,除去率基本不變,說明2.0gTiO2是最佳添加量,過量添加時沒有意義。
同時可以看出,加入0.25g的TiO2時,Cu-Ed-ta廢液中TOC除去率達到了70%,遠遠高于Cd-Cate(TOC除去率為30%)和Cd-En廢液(TOC除去率為40%)。這是因為絡合物的結構不同所引起的:Cd-Cate廢液和Cd-En廢液中,絡合物整體顯示的是中心金屬的正電荷;而Cd-Edta廢液中絡合物顯示的是配位體的負電荷,它很容易被高活性的羥基酸化,所以少量的TiO2就可使Cd-Edta廢液分解,使TOC的除去率迅速上升。
2.2.3 電流密度對結果的影響
圖4為電流密度與TOC除去率的關系曲線。
由圖4可以看出,增加電流密度,TOC除去率也隨之增大。但在電流密度為80mA/cm2時,TOC的除去率可達到96%,這之后繼續(xù)增大電流密度,TOC除去率保持不變。說明80mA/cm2已是最佳電流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