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復技術篩選步驟
修復技術的篩選一般要考慮污染物的特征、污染場地水文地質(zhì)條件以及修復技術的特點等多方面因素。由于實際地下水污染場地的復雜性,只能通過分析、評估確定出比較優(yōu)選的修復技術或技術組合。修復技術的篩選存在著主觀性,有可能出現(xiàn)多解性。
修復技術的篩選沒有固定的模式,篩選評估方法也不盡相同。筆者參考美國“基于風險評估和非風險考慮的修復技術選擇標準指南”,提出一種較為簡單、易行的篩選方法,具體篩選步驟如下:
1)不適宜修復技術的剔除首先列出目前可用于地下水污染場地修復的技術清單,針對具體的地下水污染場地,對各種修復技術進行“剔除”排查,該階段要求發(fā)現(xiàn)那些明顯不符合目標場地修復要求的技術,并把它們排除在進一步評估之外,以縮小可供篩選技術的范圍。如:污染地下水埋深大,可排除PRB技術;存在自由相NAPL,可排除首先使用AS技術;屬于重金屬污染,可以排除針對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技術等。
對污染修復技術的剔除要求對國內(nèi)外用于地下水污染場地的不同修復技術十分熟悉,掌握各種技術的特點、應用條件等。在對修復技術進行剔除時,主要考慮2個方面的因素。①污染物特性:污染物類型(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等),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圍等。有些修復技術只針對特定類型的污染物。②地下水污染場地水文地質(zhì)條件:含水層滲透性、厚度、埋深,含水層及包氣帶的非均質(zhì)性,地下水流速等。
2)可供選擇修復技術的評估篩選通過不適宜修復技術的剔除,形成針對具體地下水污染場地可供選擇的修復技術清單,仍需進一步地篩選??梢酝ㄟ^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對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進行評估分析。有不同的評估方法和模型,如層次分析模型、排序?qū)Ρ确治瞿P偷?。不同的模型有可能考慮的因素不同,復雜程度不同。但如果篩選模型考慮的因素太多,模型參數(shù)以及權重的獲取對評價結果影響較大,反而不利于實際應用,可操作性差。
在修復技術的選擇方面,需要有豐富的水文地質(zhì)學背景和地下水污染修復實踐經(jīng)驗,往往簡單的方法最為適用??梢猿浞址治霾煌迯图夹g的特點、污染物和含水層的特性以及污染場地條件等主要因素,進行各種修復技術篩選的評分,評分高的修復技術,可用于地下水污染場地的修復工程。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的選擇與污染場地條件、目標污染物特性等密切相關;所以,不同的污染場地,其適用的修復技術(或技術組合)也不同。
2、修復技術篩選評分方法
地下水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的篩選評估指標可以包括5個主要方面:技術可接受性、場地可應用性、有效性、修復時間和修復費用。
技術可接受性評分主要考慮污染場地現(xiàn)在的使用功能與修復技術的兼容性、公眾關注以及其他可接受標準等;分為:完全可接受(4分),可接受(3分),一般可接受(2分),局部可接受(1分)。
場地可應用性評分主要考慮場地地層條件下,修復技術的可實施性和可靠性,該修復技術是否在同類場地實施過;分為:完全可應用(4分),可應用(3分),一般可應用(2分),局部可應用(1分)。
有效性評分根據(jù)該修復技術在類似場地的修復效果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有效(4分),有效(3分),一般有效(2分),局部有效(1分)。
修復時間評分根據(jù)所期望的修復時間進行賦值;分為:短(4分),中等(3分),長(2分),很長(1分)。
修復費用評分根據(jù)預期的修復費用進行評價;分為:低(4分),中等(3分),高(2分),很高(1分)。
每個修復技術都分5個指標分別進行評分,每個指標可評分賦值為1,2,3,或4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該技術越有利于在場地修復中應用??偡謪^(qū)間為5~20。
除表中所列的5個方面評價指標以外,地下水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的篩選有時還需要考慮修復技術的可持續(xù)性、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因素。特別在發(fā)達國家,目前,地下水污染場地的修復技術應用越來越強調(diào)綠色、低碳的要求。
修復技術篩選評分矩陣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