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分析了滲濾液的產生以及其性質,并對排放的要求進行論述。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垃圾滲濾液的有效處理方法,提出將污染物質濃度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再進行排放,從二次焚燒以及生化反應處理等方面整理處理的技術方法,幫助提升垃圾焚燒廠處理效率。
關鍵詞:垃圾焚燒廠;垃圾滲濾液;滲濾液處理
一、滲濾液的產生及處理意義
城市
垃圾處理采用焚燒的方法,垃圾數量不斷增多后,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液體,其中包含在高溫環(huán)境下性質改變的毒害物質。其中廚房中的垃圾中液體含量是最大的,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也是最多的。
在燃燒前垃圾是集中堆放的,內部垃圾經過發(fā)酵分解產生水分,滲濾液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并且濃度大,如果不經過處理肆意流淌,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被滲濾液污染過的土地不利于植物生長,因此城市垃圾處理中,焚燒后還需要進行滲濾液處理,否則會造成二次污染。
滲濾液還會散發(fā)出臭氣,對空氣也造成了污染。對其治理刻不容緩,水源、土地、空氣等都受起影響,這也是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污
水處理重要意義主要為以下三方面,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不經過處理排放水體,惡化的環(huán)境危害生產、威脅人民健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積德的事業(yè)。
二、滲濾液的性質
滲濾液中主要含有油污以及重金屬污染物質,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會導致整體水質受到影響,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都會造成影響。因此滲濾液屬于有害物質,對其處理以及排放都有嚴格的要求,也是當前開展環(huán)保工作的重點。
滲濾液中的水分含量約占50%,剩余的物質大部分是廚余垃圾,油性物質較多,經過發(fā)酵后也會產生臭氣,了解其性質后,可以進行滲濾液的處理,從所有含有害物質的特征層面來進行,對滲濾液科學處理后再進行排放,降低了環(huán)境二次污染的機遇,下面將對污染治理的具體措施展開探討。
三、垃圾焚燒發(fā)電廠中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技術
(一)回噴法
針對一些干性物質較多的滲濾液,可以采取回噴的方法來提升燃燒率,降低滲濾液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再次燃燒需要根據滲濾液的熱值進行判斷,使用高壓裝置對其進行噴射,當滲濾液中的熱度低于燃燒標準時,則會停止回噴,繼續(xù)在集中池中積累,待濃度熱量等再次達標時,則可以進行噴射,保障了處理效率。
選擇使用這種處理方法前,需要這對滲濾液的產生量以及熱度進行測量,產量多并且熱度低的情況下不適合使用這種技術,可能會出現熄火的現象,處理效果也不理想。在一些廚余垃圾處理中回噴法比較常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反滲透法
在鹽分濃度較高的焚燒垃圾滲濾液處理中,常常會使用到反滲透方法,將來及焚燒后的滲濾液控制在制定區(qū)域內,以免因在土壤中的滲透而造成更大范圍的污染影響。
垃圾經過焚燒后,滲濾液濃度要遠遠大于堆積產生的量,其中懸浮物質的含量也更多,采用隔離反滲透膜,經過這種處理方法可以幫助解決當前比較常見的垃圾污染問題,反滲透膜表面積累大量的懸浮垃圾時,則要及時的更換,否則對滲濾液不能發(fā)揮最大隔離效果。
利用反滲透方法主要是將滲濾液的濃度提升,將懸浮污染物質隔離開,這樣最終所得到的滲濾液自然是超高濃度的,對其處理同樣難度很大。通常反滲透法是結合其他方法共同使用的,將產生的高濃度液體進行再次燃燒,最大程度的減少其中有害物質的含量。
反滲透法產生的濃縮液的處理是一個難點,填埋場滲濾液的濃縮液可以采用回灌填埋區(qū)進行處理,利用已填埋的垃圾吸附降解濃縮液中的重金屬及有機物,而焚燒廠滲濾液用反滲透法處理產生的濃縮液還有50%以上,由于沒有填埋場回灌的便利條件,回噴焚燒爐水量又太大,因此用膜處理法處理滲濾液的前提是解決濃縮液的處理問題。
(三)生化處理法
向滲透液中加入一些化學試劑,使其中的部分污染物質能夠繼續(xù)被反應,最終生成的物質在污染物質含量上可以控制在規(guī)定標準內。主要化學反應原理為氧化反應,對污染物質分解處理,這種方法能夠徹底的解決污染物質,但也存在缺點,反應一種物質后,會生成另一種物質,控制不合理仍然會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焚燒廠滲濾液的處理主要是為了降低污染,生化處理法雖然能夠解決部分污染問題,但很容易造成其他方面的污染,應用前要嚴格的控制所投放化學物質量,將反應控制在合理層面,氧化反應徹底進行后污染物質含量才會減少。
某垃圾焚燒廠曾采用Feton試劑氧化+氨吹脫+混凝沉淀+厭氧+SBR+ClO2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藝處理滲濾液,該工藝實際主要是依靠化學氧化劑及活性炭吸附去除污染物,從運行結果來看,加藥正常時出水可以達到國家三級排放標準,但運行費用高達120元/t以上。
四、結語
除上述處理方法,目前進行的滲濾液處理的工藝研究還包括催化氧化法、濕式氧化法、電氧化法、光氧化法等,這些氧化法或由于催化劑極易中毒、或由于耗電量太大等均無法進入實際工業(yè)化階段,在此不再介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