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SBR工藝
早在1914 年英國學者Ardern等發(fā)明活性污泥法之時,采用的就是這種處理系統(tǒng),但當時沒有得到推廣應用,主要原因是SBR要求自動化控制的程度高,這是當時技術遠不能達到的。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Natre Dame大學的教授Irvine采用實驗室規(guī)模裝置對SBR工藝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國國家環(huán)保局(USEPA)的資助下,在印第安納州的Culver 城改建并投產(chǎn)了世界上第一個SBR污水處理廠。目前,國外對SBR法的研究,不僅局限在研究有機物降解規(guī)律、硝化和反硝化規(guī)律、除磷規(guī)律,且在動力學研究領域,尤其是對SBR法硝化、反硝化的動力學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Kabacinski等研究了用SBR工藝處理制革廢水和生活污水混合的情況,在兩段和三段SBR運行時,總氮去除率都可達74.1%,出水氨氮在10~15 mg/ L[11]。法國的Degrement水處理公司將SBR反應器作為定型產(chǎn)品供小型污水處理站使用。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已擁有大批SBR污水處理廠。
我國對SBR法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詹伯君等[12]。將SBR工藝與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結合創(chuàng)建了生物膜法SBR (BSBR)工藝,并將其應用于制革廢水的處理。董翔等對成都某制革廠設計水量1600m3/d 的廢水,采用“物化處理+生化處理”的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改建[13],最終使曝氣池中硝化菌在無外加堿度的條件下對氨氮有高的去除率。改建后各項指標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其中出水氨氮的濃度小于15 mg/L。
目前,SBR工藝已被廣泛用于含有難降解有機物廢水的處理試驗與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14-18]。許多研究結果表明,SBR對CFS不能降解的有機物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降解效果。目前工業(yè)廢水種類增多、成分更加復雜、芳香烴、鹵代物等有毒害及難降解有機物在廢水中的種類和濃度不斷增加,這些污染物的去除問題已成為環(huán)境保護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因此,SBR工藝必將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污水處理工藝。
同時,SBR工藝更適合于我國目前對工業(yè)廢水處理所推行的“誰污染誰治理”的環(huán)保政策,是一種非常適合我國國情的廢水處理工藝。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SBR工藝會日臻完善,具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土己玫耐茝V應用前景,其在制革廢水處理中的應用也會日益廣泛。
5 組合工藝
以上各工藝雖然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但須指出的是,由于制革廢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復雜,不能期望采取某種方法可以處理達標,必須采用組合技術進行處理,通過工藝的組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形成優(yōu)勢互補,提高處理效率和經(jīng)濟收益。魏霄霞采用ABR+SBR工藝對泰慶皮革有限公司的制革廢水中的氨氮進行了試驗性的研究[19],在控制溫度為30~35℃、DO質量濃度為2~4 mg/L,pH為7.0~8.5、進水氨氮質量濃度150~300 mg/L的條件下可以使氨氮的去除率達到100%,出水氨氮質量濃度小0.2mg/L。
另有報道:倒置A2/O型一體化氧化溝工藝與傳統(tǒng)工藝相結合,并進行了優(yōu)勢集約、組合,開發(fā)了“兩低一高一穩(wěn)定”的倒置A2/O 型一體化氧化溝工藝技術,該工藝去除有機物方面與傳統(tǒng)工藝差別不大,但是對于去除氮、磷方面,新一代的工藝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工藝,其中NH3- N 去除率提高8.69%,TN 去除率提高9.94%。
6 結語
隨著人們對水資源的日益重視,相關水質排放標準日趨嚴格,制革廢水治理形式十分嚴峻。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物化工藝主要用于廢水預處理階段,生化工藝必將繼續(xù)在處理制革廢水中發(fā)揮其核心地位。然而,選擇高效成功的制革廢水氨氮處理技術工藝,是一件較難的事情,目前的各種生化處理工藝,都各有優(yōu)缺點,只有最適合某個工程的工藝,并不存在最先進的工藝。在選擇工藝時,要充分調研,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盲目照搬工藝。大量的工程實例表明:組合工藝可以實現(xiàn)工藝間的互補,在應用工程中已被廣泛采用,在未來的實際應用中必將會越來越突出。
參考文獻:
[1] 王亞楠,廖學品等. 制革廢水中氨氮的測定及來源分析. 中國皮革, 2008, 36-39
[2] 周少奇,王平. 側溝式一體化氧化溝的生物脫氮.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 2008, 36(12) 66-69
[3]楊建軍. 氧化溝工藝處理綿羊皮制革廢水. 中國皮革, 2002, 31(9)5-9
[4]張景彬. 氧化溝工藝與制革廢水處理. 皮革與化工, 2008 ,25(1)32-35
[5] 陳群偉,胡小銳等. 制革廢水二級A/O 法脫氮處理工程改造實例. 環(huán)境科學, 2009,22(1): 46-48
[6] Milenko Ros, Anton Gantar. Possibilities of reduction of recipient loading of tannery wastewater in slovenia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98 , Vol 37 , No 1 , pp295~303
[7] 陳萬鵬. 制革廢水氨氮處理技術探討. 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 2009,34(9): 95-98
[8] 陳萬鵬. 制革廢水氨氮處理技術[J ]. 西部皮革 2009,31(11): 16-19
[9] 朱明石, 周少奇等. 高濃度含氮廢水生物脫氮新工藝研究. 環(huán)境保護科學, 2008, 34(1) :4-8
[10] 陳學群, 王琴. 制革廢水厭氧處理技術可行性分析——與中荷制革廢水UASB/SR課題組商榷. 中國皮革, 2004,33(21) :39-41
[11] M Kabacinaki, B Hultman, E plaza.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of sludge quality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of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lant treating municipal and tannery wastewater ,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 , Vol38 , No 4~5 ,pp 69~77
[12] 詹伯君, 陳國喜, 方士, 等. 皮革廢水SBR工藝對比試驗研究. 污染防治技術, 1998 ,11 (3) : 134~136
[13] 董翔,鄂鐵軍. 去除制革廢水氨氮的工程實例. 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32 (5):20- 22
[14] 張勇. 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處理制革廢水 . 工業(yè)安全與防塵, 2001, 27 (2) : 19~22
[15] 鄒敏, 秦亞平, 沈滌清. SBR 工藝處理制革廢水的初探 . 污染防治技術, 1998 ,11 (2) : 71~73
[16] 秦建國. SBR 工藝在制革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 沿海環(huán)境, 2003, (10) : 26~27
[17] 吳海鎖, 郭方崢等. 高氨氮印染廢水生物脫氮試驗. 環(huán)境工程,2009,27(贈刊):130-133
[18] 隋智慧,關美艷,張景彬. SBR工藝在制革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皮革化工, 2006, 23(2 ): 37-42
[19] 魏霄霞. 制革廢水處理ABR+SBR工藝試驗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07.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