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說:天地之間至高至極的善可以用水來形容。水具有滋潤萬物的不變本性,而與萬物毫無利害沖突;水具有寬廣的的胸懷,甘居眾人所惡的卑下、垢濁的地方。所以水之善接近于“道”了,居處適應(yīng)于任何之地,心靈沉靜有如深淵,施恩于物以仁而行,出言必然守信,做事能方能圓,行動善擇時機(jī)。正是由于不與人爭,所以永遠(yuǎn)也不會有什么過失。
在自然界的萬物中老子最贊美水,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對水贊譽(yù)有佳??鬃拥?ldquo;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有一個特點(diǎn)就是謙下不爭,自己做了很多還能時刻的提醒自己不居功,不去為自己爭太多東西,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只求奉獻(xiàn)不求回報。有一次孔子觀賞向東流去的河水時,子貢問孔子說:“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就一定要觀賞它,這是為什么?”孔子說:“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給各種生物而無所作為,好像德;它流動起來向著低下的地方,彎彎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動的規(guī)律,好像義;它浩浩蕩蕩沒有窮盡,好像道;如果有人掘開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隨即奔騰向前,好像回聲應(yīng)和原來的聲音一樣,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時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滿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軟地所有細(xì)微的地方都能到達(dá),好像明察;各種東西在水里出來進(jìn)去地淘洗,便漸趨鮮美潔凈,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萬折而一定向東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觀賞它。”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水的理解也和老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子在這一篇里通過水也闡述了人應(yīng)該具備的七個品格,我覺的非常的有道理,雖然字不多但卻是字字真言。
第一個品格是居善地。就是能適應(yīng)任何的情景,人要有很強(qiáng)的適應(yīng)能力,知道在哪個山唱哪首歌,能時刻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個連自己的位置都找不道的人,是很難有所作為的。易經(jīng)開篇說:明象位,立德業(yè),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適應(yīng)自己的位置才能立德立業(yè)。
第二個品格是心善淵。就是心靈沉靜有如深淵,用現(xiàn)在的解釋就是一個人的情商要高、心胸要大,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保持平常心,不要因?yàn)橐稽c(diǎn)小事就懊悔不已,也不應(yīng)該因?yàn)橐稽c(diǎn)成就而得意忘形。
第三個品格是與善仁。施恩與物以仁而行,對人要仁義,與人交往要和善親切。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時刻注意我們的面象,你一臉苦相是很難與人交流的。
第四個品格是言善信。出言必守信,說出去的話要算數(shù),不能出爾反爾。要么不說,要么說了就要言出必行。
第五個品格是正善治。以正謀求清平,做大事要走大道,走小道只能做小事,走邪道只能做邪事。
第六個品格是事善能。要能方能圓,能屈能伸,做事才能做得成功。
第七個品格是動善時。在行動的時候要選擇最佳的時機(jī),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行動。當(dāng)條件不成熟的時候要審時度勢,做事該動則動,該止則止,不會輕舉妄動鑄成大錯,也不會呆若木雞錯失良機(jī)。
最后老子還給出了一個做人的原則:夫唯不爭,故無憂。人想要自己不犯任何的錯誤,只有奉獻(xiàn)不爭才真正能做的到。
行動指南:
在行事和做人的過程中要像水一樣謙下不爭,對待工作要有所為,對待收獲要有所不為。
免責(zé)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diǎn),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shí),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shí)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shí)相關(guān)內(nèi)容。